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共和国的旗帜上——聚焦人民军队中的英雄模范

2019年09月21日 15: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在共和国的旗帜上——聚焦人民军队中的英雄模范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在共和国的旗帜上——聚焦人民军队中的英雄模范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

  群山间,他们是峭拔的高峰;惊涛里,他们是巍然的砥柱。危难中,他们撑起一方天地;水火中,他们守护一方安宁。最艰险的时刻,他们冲锋在前;最偏远的角落,他们默默守护……

  新中国70年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民军队的英雄史。绿色方阵中,灿若星辰的英模名录凝缩成民族的刀锋,撑起时代的脊梁,更极大丰富着一个国家的心灵史与精神史——

  他们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他们的精神,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一个个气壮山河的名字,铺就国家的精神底色

  松枝掩映的石壁上,镌刻着一个个鲜红的名字: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王万成……

  这是朝鲜五圣山。两个小小高地,在中国人民心里,有一个更加刻骨铭心的名字:上甘岭。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战役,使这里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分水岭”。中华民族失落百年的尊严,在血与火中重新站了起来。

  “指导员把他抱起来,他前面被打得密密麻麻的,肉都是黢黑的,后背却没有多少血,血都在爬的路上流干了……”黄继光的战友万福来曾这样回忆。

  这是黄继光入伍后的第一次冲锋——他的第一次冲锋,就跃上了人生的壮丽高峰!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三十多分钟……他确实是一动不动。就是看着他那个手,往泥巴里面抠,往下面抓……”邱少云的排长曾纪有曾这样回忆。

  硝烟散去,战友们看到,邱少云身上唯一没有烧焦的,是那双深深插进泥土里的手,仿佛伸向大地的问号与惊叹号: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士兵?!

  “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第15军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曾这样记载。

  而在整个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涌现出6100多个英雄集体,30余万英雄模范和功臣,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1名英模或功臣。

  曾任朝鲜战场美军指挥官的克拉克在回忆录里,将中国军队的精神,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样的精神,就是一个新生政权最强大的武装。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就是用这样的精神,为新中国铺就了精神底色,在一切困难面前挺起脊梁,一往无前。

  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洪水袭来,他们勇立涛头。荆江大堤上,拔掉输液针管的李向群再次扛起沙袋……20岁的他,短暂的青春凝塑成一个永恒的士兵雕像。

  ——“非典”肆虐,他们挺胸当先。原武警总医院医师李晓红弥留之际仍用歪斜的字迹分析病情……28岁的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场特殊战斗的一线。

  ——大地震颤,他们义无反顾。“伤员在下面,我们冒死也得下去。”直升机在“死亡航线”一次次穿梭……51岁的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永远地融入了川西北的青山之间。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一次次生死考验,一次次危急关头,子弟兵护卫着他的人民,护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时代的洪流中劈波斩浪。

  一个个炽热壮丽的身影,标注时代的精神高度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东方,一名年轻的战士用质朴的话语,做出了干脆的回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没有气吞山河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火车上帮乘务员扫地、倒水,在看病途中帮工人搬砖,在大雨中送怀抱小孩的老大娘回家,省下津贴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一件件细碎琐屑的小事,构成了一个无比伟岸而温暖的身影。

  面对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这位战士也曾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他的问话,却是不需要回答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名普通的战士,标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雷锋精神,照亮了一代代青年的人生道路,感染了千千万万追求真善美的心灵。

  70年岁月里,每一次风起云涌,每一次潮起潮落,人民子弟兵中总有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踏浪领先,照亮征途。

  当歹徒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面对明晃晃的匕首,徐洪刚站了出来。当满载旅客的列车飞驰而至,面对受惊的军马,欧阳海冲了上去。霓虹灯下,“南京路上好八连”高扬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的旗帜。“一切向钱看”的思潮泛起,史光柱的一曲《小草》,在一代青年心中激发起堪比参天大树的能量……

  1965年7月14日,某部工兵班长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掩护了群众与战友的安全,生命定格在了永远的23岁。

  54年后的今天,在英雄的牺牲地,王杰路、王杰中学、王杰小学、王杰派出所……一个个纪念英雄的地标,在苏北大地上熠熠闪耀。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杰,以及以王杰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军中英模,让无数人真切地感知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还有另外一种纯粹的活法;在金钱与声色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幸福与满足。他们丰厚壮美的人生,就是“价值”与“意义”的最好诠释。

  一曲曲奉献进取的壮歌,汇聚圆梦征程的强大精神能量

  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留给世间的最后姿态,仍是冲锋。

  “热爱祖国,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力创新,勇攀高峰”——林俊德身上闪耀的,是“马兰精神”。

  熔铸这种精神的,有高级将领、有院士学者,而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战士。翻开厚厚的“马兰英雄谱”,“不畏艰险英雄营”“核辐射侦察先锋连”“保障科研模范连”……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称号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艰辛与凶险,凝聚了多少牺牲与血汗。只有决心为祖国牺牲一切、奉献一切的人,才会死神当前不计代价迎难而上,才会将数十年的埋名大漠看成人生的幸福。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样的精神,激励着无数英模先烈用青春乃至生命使中国真正实现了“站起来”的梦想。正是在他们的精神烛照下,一代代华夏儿女不断汲取能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基层干部苏宁刻苦学习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为提高战斗力、为攀登现代化建设高峰奋斗终身。

  “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导弹司令”杨业功始终挺立军事变革潮头,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为共和国锻造和平盾牌的壮丽事业。

  “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放弃近在眼前的提拔机会和稳定的工作生活,义无反顾选择舰载飞行。飞扬的青春,永远汇入渤海湾的海风里……

  历史的天空,亦是精神的天空。仰望苍穹,无数共和国军人的奉献与拼搏,汇集成横贯夜空的星河,在深邃的天宇中绽放着不灭的光芒。

  这光芒,辉映着亿万中华儿女的追梦之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

【编辑:白嘉懿】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