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当“金砖再开局”置身“大变局” 习近平给出应对之策

当“金砖再开局”置身“大变局” 习近平给出应对之策

2019年11月15日 13:1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当“金砖再开局”置身“大变局” 习近平给出应对之策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是金砖合作第二个十年开启的首次峰会,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关键时间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出了金砖合作应对当下形势的“解局”之策。

  一个判断:“金砖”崛起不可逆转

  金砖合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但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从世界局势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从所面临的舆论环境看,尽管金砖合作已经走过十年,五国经济总量已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52%,但不可否认,其也遭遇国际上的一些杂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唱衰和质疑。

  在此时间点,习近平在峰会公开会议讲话中作出一个判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势头不可逆转。

  在峰会闭门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金砖国家团结合作,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看似偶然,但实属历史必然。金砖国家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国际格局调整的速度、广度、深度,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

  习近平说:“没有哪个国家天生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化时代,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

  长期研究金砖合作的四川外国语大学金砖国家研究院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朱天祥认为,金砖国家崛起有现实基础,有事实依据,也有理念支撑。包括“金砖+”在内的金砖合作,反映的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本质上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的体现,与西方一些“富人俱乐部”的思维有着天然的不同。

  “在共享中发展是金砖的理念,也是成功的关键。”朱天祥说。

  三点建议:深入推进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

  金砖合作能在下个十年行稳致远的有利因素在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为各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认为,这样的机遇是公平的,对发达国家有,对新兴发展中国家也有,并且为金砖国家提供了某种“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成为此次峰会聚焦的主题。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三点建议:营造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促进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

  他尤其提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我们应该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机遇,深入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助力五国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在去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中被首次提出,此次峰会以“创新”为题,是对上次峰会的延续。朱天祥认为,五国各自已经在新兴数字科技领域有所作为,比如中国已经布局5G,高层也已经在区块链等领域有所着眼。

  “尽管金砖国家内部发展不均衡,在此的尝试也参差不齐,但各国都已注意到了科技变革带来的机会,也更注重团结于金砖合作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朱天祥说。

  峰会发表的巴西利亚宣言强调,发展中国家有必要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并表示,将继续在工作计划确定的6个合作领域开展互利合作项目,包括建立金砖国家工业园和科技园、创新中心、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企业网络等。

  陈凤英认为,这显示出金砖国家在新工业革命的创新合作中,已经找到了清晰的定位和抓手,既用开门合作对冲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风头,也为自己下一个十年的行稳致远提供了内生动力。

  再次宣示:中国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系列会议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不久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参与的大型国际多边会议。

  在此期间,习近平再次宣示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政策已经写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

  外界认为,结合中国刚刚闭幕的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习近平再次展示了中国用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同时,外界也注意到,在APEC峰会临时取消的大背景下,金砖峰会作为年底重要的多边峰会,受关注度更加提高。

  “习近平在这个场合再次宣示扩大开放,寻求互利共赢的中国立场,就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更大的示范效应。”陈凤英说,这也又一次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