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攻坚拔寨和巩固成果齐头并进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攻坚拔寨和巩固成果齐头并进

2020年05月16日 1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攻坚拔寨和巩固成果齐头并进
    图为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一角。 刘鹏 摄

  中新网贵阳5月16日电题: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攻坚拔寨和巩固成果齐头并进

  记者 刘鹏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随着全国两会的脚步临近,关于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以及如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话题成为民众和全国人大代表们共同热议的话题。

  在奋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的同时,也要多措并举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者应齐头并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记者近日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近年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年均减贫超过127万人。贵州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同时也将彻底撕掉贵州绝对贫穷的标签。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建表示,贵州在脱贫攻坚上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形成了易地扶贫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和“五个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和基层党建体系)以及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运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等经验做法。贵州是建档立卡发源地,是中国省级脱贫攻坚样板,有的经验做法在中国各地推广。

  贵州目前仍有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拟摘帽县(区);贵州全省剩余贫困人口还有30.83万人,约占中国剩余贫困人口的九分之一。李建介绍,剩余贫困人口、未摘帽县大多分布在贵州西北部高寒山区、西南部石漠化片区和东南部深山区,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针对最后的“硬骨头”,贵州正在挂牌督战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同时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对于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贵州按照“力度不减、政策不变、责任不松”的要求,提出在脱贫出列后继续打好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巩固提升战、产业和就业扶贫巩固提升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巩固提升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战。

  贵州是中国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已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贵州18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说,让搬迁民众在新家园上稳下来、富起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途径。

  “抓就业,让搬迁民众有适合的就业岗位;抓培训,让搬迁民众有创业就业能力;抓社区治理,让搬迁安置点成为幸福新家园……”罗应和说,这些都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罗应和表示,将继续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保障民众相关利益方面的建议,让脱贫民众持续增强“幸福感”。

  巩固脱贫成果与攻坚拔寨同样重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表示,这是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左文学直言人才是关键。

  “随着脱贫攻坚成效越来越明显,农村发展前景也愈加广阔,很多高校毕业生亦愿意来农村大展身手,然而,这些人才来了后却留不下来。”左文学表示,2020年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完善乡村用人机制、畅通乡村用人渠道等方面的建议,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到乡村、能够留在乡村。

  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难点,李建直言非贫困县的成果巩固任务艰巨。李建表示,脱贫攻坚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但是,贵州还有19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人口67.92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了,但是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

  对此,李建建议,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探索开展非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对于非贫困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