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中小河流治理亟待补短板

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中小河流治理亟待补短板

2020年08月04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中小河流治理亟待补短板

  已经持续近半个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连河村的洪水仍没有明显的消退迹象。目前,连河村的大部分地方仍被淹没在水下,只有零星的路灯顶端还露在水面上,村民的一层楼房屋顶成了水中为数不多的高地。

  7月22日8时40分左右,石大圩白石天河连河段堤防发生塌陷,短时间内就淹没了圩区内的4个村子。咆哮的洪水吞噬了5辆自重30吨以上的大型拖拉机,把堤岸撕开了20米的口子后直直地冲向了连河村和周边几个村庄。

  连河村原本由几个片区组成,河水一下子涨了起来,淹没了片区之间相连的道路,使之成为汪洋中的一个个“孤岛”。

  这是当前我国防洪工作遇到的困难的一个缩影,也是诸如“大型水利工程固若金汤,局地受灾却十分严重”等疑问的根源。建国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我国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然而,目前防洪体系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不容忽视: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仍然较低。

  “关键压力都在小河、小圩口”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善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洪水大小主要与气象条件、人类活动有关;灾情大小主要与洪水大小、防洪设施、应急管理等有关。发达国家水库总拦蓄能力强,欧洲国家拦蓄比为0.9,美国为0.66,而我国目前远低于此值;美国洪灾损失占GDP的0.06%,我国为2%以上。

  具体到中小河流,刘善均指出,我国在大江大河上游或其支流上已建成了众多具备较强拦蓄能力的大型或巨型水库,能减轻其防洪压力。但有些中小河流上缺乏相应的防洪设施,防洪压力较大。

  “大河其实没有问题,关键压力都在这些小河、小圩口。”正奋战于中小河流防洪一线的合肥市庐江县水务局局长周琼证实了这一观点。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今年,大的圩区破的不多,多数破口都在小圩口。

  周琼介绍,今年洪水多数因为暴雨引发,小支流周围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超过10年、20年一遇的洪水,就难以防守了。

  例如,当地万亩以上圩口按照20年一遇的水位设计值为12.5米,万亩以下设计值按照10年一遇,为11.6米。巢湖忠庙为万亩以上,则为12.5米。而最近遇到的洪水,已超过了百年一遇的标准。

  这并不是庐江县独有的烦恼。我国中小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9900多条。

  事实上,早在2017年,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等撰写的《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文就指出,安徽省重要堤防并无大险,出险和受灾情况基本都出现在中小河流及湖泊周边。

  《建议》一文援引安徽省防办数据显示,2016年,中小河流尤其是沿江通江一级支流受灾偏重。“中小河流总体防洪标准低,通江一级支流下受长江高水位顶托,上承二三级支流汇集的洪水,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一些圩垸堤防漫破、溃破,损失严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洪水管理与影响评价研究部主任李娜指出,过去,国家的防洪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管理维护是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发挥功能的关键环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历经2000多年仍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就得益于每年的岁修制度,岁修是一种定期性的整治修理制度,每年一次,每年冬天至次年春天,管理部门组织人力淘挖淤塞河道,整修被水冲毁的堤堰,保证来年水流畅通。”李娜担心,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这样的整修制度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建议》一文也指出,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养”,在农民义务水利工取消后,很多基层水利设施常年缺乏维护,堤防、涵库和水库工程管护投入不足,老化失修严重。

  此外,李娜还指出,很多地方的中小河流没有专门的管护机构和管护资金,部分地区还未形成中小河流有效可行的长期运行管护机制,未能严格落实建后管护责任主体、管护方式、管理经费。

  未纳入治理名录的中小河流怎么治

  今年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强调,要聚焦防洪安全补短板,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中小河流的短板怎么补?李娜建议,按照防洪法的规定全面划定中小河流河道管理范围,严格禁止侵占,维持河道行洪能力和生态环境功能;对洪水可能淹及区域的建设项目开展洪水影响评价,推进合理有序建设;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规划和治理;划分事权,落实监管责任,创新防洪工程维护管理机制。

  《建议》则认为,中小河流应走系统治理道路,变“要我治”为“我要治”。在中央财政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投资力度之后,一些地区将河流治理完全视为中央的责任。但中小河流量多、面广,不同河流洪水特性与治水对策不同;同一河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治水的需求、目标与投入能力也有显著变化。

  《建议》指出,只有所辖地方政府发挥自主作用,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国家的重视与投资,起到扶持、鼓励与引导的作用,坚持实施分级管理才能因地制宜、适应多样性的需求,进而逐步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

  具体说来,《建议》认为,未纳入中小河流治理名录的河流,应由相应地方政府承担治理责任。

  刘善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随着水利工程大量兴建,防洪能力越来越强,出现洪灾的次数相对不多,一旦出现险情,可及时招募工程队伍参与抢险。

  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在以后的灾后重建方面,我们要优先考虑薄弱环节。”周琼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