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探访红军入川第一城:青山埋骨不埋名 红色基因长传承

探访红军入川第一城:青山埋骨不埋名 红色基因长传承

2021年02月09日 1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探访红军入川第一城:青山埋骨不埋名红色基因长传承
    通江县城仍保留着红军石刻标语。 苗志勇 摄

  中新网巴中2月9日电 题:探访红军入川第一城:青山埋骨不埋名 红色基因长传承

  中新网记者 岳依桐

  沿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青石板步梯一路向上,走完全长425米的千秋大道,汉白玉雕刻的牌坊映入眼帘。在其身后,青山松柏间,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他们为理想而献身,至今守望着这片土地。

  在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红军入川第一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回溯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历史,感受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的长久传承。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苗志勇 摄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苗志勇 摄

  通江县位于巴中市东北部,呈“三山夹两谷”地形,易守难攻。80多年过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仍完好地坐落在通江县城。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迅速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地。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正式组建,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巴中市委党史办公室党史工作科干部毛智慧介绍,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四方面军的壮大,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川西,给中央红军提供了大批物资支援。“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从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抗日前进阵地的桥梁和中转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76岁的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村民聂正远正在为红军烈士扫墓。 何浠 摄
76岁的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村民聂正远正在为红军烈士扫墓。 何浠 摄

  “红军入川前,当地民众受军阀、地主的压迫剥削,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毛智慧介绍,红军入川后开展土地革命,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业、交通、贸易、金融等领域迅速发展,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文艺体育事业全面普及。“川陕苏区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薛元勋介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2年4月,陵园完成第三次扩建修缮,散葬在通江县23个乡镇的50处散葬烈士墓迁葬进园。至此,这里成为中国安葬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航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无名烈士纪念园。 苗志勇 摄
航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无名烈士纪念园。 苗志勇 摄

  青山埋骨不埋名,虽然陵园中有17225名红军烈士未能留下他们的姓名,但民众仍牢牢记住他们共同的名字——红四方面军。

  薛元勋说,每年前来缅怀祭奠英烈的民众超过100万人次,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更不乏海外华侨华人。“红军烈士从未被遗忘。”

  陵园20余公里外的瓦室镇啸口村内,川陕省工农总医院医治无效牺牲的3000多名战士长眠于此。村民聂正远一家已守护他们近九十载。目前,该墓区正在进行修缮,方便民众前来缅怀祭奠革命先烈。得知这一消息后,76岁的聂正远尤为开心,从父亲聂友奎手中接过重任后,他已义务为埋葬在村内的烈士守陵40年。

  “红军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除非走不动路了,我会一直守着他们。”除杂草,挖排水沟,驱赶靠近墓区的牲畜,这位老人日复一日重复着上述劳动,“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来这里祭拜,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这些烈士。”

  通江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在进出县城主干道旁的山壁上,面积达300平方米的“赤化全川”石刻标语异常醒目。川陕革命根据地约有7000多件石刻标语,由于自然破坏和人为损毁,如今保存下来的不足2000件。部分石刻标语在位于巴中市巴州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展出。

  “石刻标语是红军宣传的重要方式,旨在从思想上解放民众、唤醒民众,鼓励他们投身革命。”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王璟以一幅刻有“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平等”字样的石刻标语为例介绍道,这幅标语鼓励了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贡献力量。

航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苗志勇 摄
航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苗志勇 摄

  正对着“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的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馆内展出了红军使用过的武器、穿戴过的装备等。馆内的留言簿上,不少游客用文字表达参观后的感触:“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盛世如您所愿。”

  闲暇时,今年59岁的通江县实验小学教师任山总爱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父亲总是告诉我,要对党和国家有坚定的信念,在任何事和困难面前要有充足的勇气。”作为红军后人,任山希望后代铭记、弘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懂感恩、有担当、敢奋斗的人。

  近年来,通江县乃至巴中市持续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成效显著。薛元勋告诉记者,讲好革命先烈的故事,是为了传递一种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传承红军精神,担当时代责任。”(完)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