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七人普”悬念揭晓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挑战?

“七人普”悬念揭晓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挑战?

2021年05月11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统计局回应人口增速放缓: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七人普”悬念揭晓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挑战?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七人普”悬念揭晓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挑战?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人普”)主要数据情况11日公布。作为中国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七人普自2020年开启以来便吸引各方目光。随着数据公布,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愈加清晰。

  ——人口增长放缓

  141178万人,这是七人普得出的中国大陆最新人口总量数字,与2010年相比增加7206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十年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人口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育率降低。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分析指出,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也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意愿。

  上述问题已被纳入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考量中。“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根据有关调查,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老龄化进程加快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国家战略,七人普结果印证了这一任务的迫切。

  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老龄化已成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其中既有挑战,也不乏机遇。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但与此同时,其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认为,面对人口结构压力,中国要借鉴国外应对老龄化经验,进一步积极调整生育政策和完善养老配套服务,深入推进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投资和民生发展,扩大托育和养老产业发展。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低生育率叠加人口老龄化,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资源是否充裕受到各方关切。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中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

  不过从总量上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达到8.8亿人。国家统计局强调,中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质量显著提高,中国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转化。数据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3.61%,比六人普提高11.27个百分点。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中外发展经验表明,人口质量而非人口数量才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他看来,中国新生代受教育和营养程度远超前辈,因此未来10年人力资本条件会比以前更好。

  ——协调发展有待增强

  七人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依然活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同时,也有地区人口减少,东北表现得比较明显。据统计,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宁吉喆直言,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东北经济发展仍有韧性和潜力,例如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各方面基础也较好。新一轮振兴计划在着力调整结构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人口发展新变化。

  中指研究院认为,人口流动的驱动力在于产业带动的就业机会差异,人口收缩的地区实现发展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盘活存量上,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精”做“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