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看巴吉村今夕巨变: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看巴吉村今夕巨变: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1年08月04日 21:39 来源:中国经济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看巴吉村今夕巨变: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中国经济网林芝8月4日讯(记者 何欣)西藏林芝,意为“太阳的宝座”。位于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的巴吉村,地处林芝市城郊1公里处。全村背靠比日山,前傍尼洋河,从远处眺望,犹如一把天然的座椅,被誉为“太阳宝座”里的宝座。

  巴吉,这个只有100来户村民的小村庄,身上笼罩有诸多耀眼光环: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莅临该村看望群众;2020年全村集体资产评估价值达10亿元,位居林芝市所有村庄之首;林芝市第一个“运输村”、全国文明村、西藏自治区级和林芝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整个西藏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星村”。

  但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巴吉村经历了数千年漫长而黑暗的农奴统治和压迫。全村虽坐拥千亩沃土,但当时绝大部分土地被农奴主和寺庙占有,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民生凋敝,农奴食不果腹。

  村里75岁的达龙老人,被称作“八一镇历史活化石”,他说:“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旧社会村里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达龙表示,村里人不会忘记旧社会苦,更加感念新社会的好!

  近年来,巴吉村充分借助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党的好政策和援藏项目的强力推动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兴办村集体,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级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巴吉村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达龙老人介绍,1959年以前,由于受农奴主的压榨和剥削,全村群众居住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木板房,部分家庭甚至人畜同居。1959年以后,这种现象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2006年以来实施的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全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了巨大改观。

  至2020年,全村农牧民群众人均居住面积达45平方米,相比1959年的不足2平方米增长了22.5倍。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网络等农村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全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全村孩子均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83%,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1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5.88%,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1年,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素质明显提升。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村,2020年政府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55元。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富裕,巴吉村群众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进入每家每户,村中各类高档越野车随处可见。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巴吉村真正成为了尼洋河畔的“幸福家园”。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