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探秘”港与城:中国港口故事如何扬帆“出海”?

“探秘”港与城:中国港口故事如何扬帆“出海”?

2021年10月04日 1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探秘”港与城:中国港口故事如何扬帆“出海”?
    中国港口博物馆展示的古代船只模型 李典  摄

  中新网宁波10月4日电(记者 李典)港口是人类迈向水域,开拓更广阔生存空间的起点。它们犹如一扇扇窗口,让不同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

  当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港口故事,让中国港口文化扬帆“出海”?

  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受访时谈及,探索寻找港口和所在城市发展之间的规律,展示出立体的港口形象,在当下十分必要。

中国港口大事记 李典 摄
中国港口大事记 李典 摄

  从江海合一的扬州港到市舶使辖的广州港,从联通内外的福州港到港促城兴的宁波舟山港,“自古以来,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多是正向的、良性的。”冯毅说。

  譬如,宁波三江口建城1200年间,无数海舶扬帆远渡。宁波港则从余姚江畔的内河港到三江汇流处河口港,移至甬江入海口,再转到北仑深水海岸,港口能级实现了四次历史性飞跃。冯毅说,“这四次港址的变迁无疑带来了城市的经济腾飞、社会发展。”

  依港设城、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城相长,是许多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律。在宁波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恒武看来,港口吸引大量物质资源集中,形成物流网络枢纽,从而带来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港口建设逐步走上快速、高效、规范的发展之路。时至今日,已涌现出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等,并发展出临港航运、临港工业、临港商贸等诸多繁荣的临港经济业态。

中国港口博物馆一景 李典 摄
中国港口博物馆一景 李典 摄

  港口夯实硬实力的同时,软实力的提升亦不可忽视。以航运连接城市的港口之上,曾上演无数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有着多年港口文化研究经验的学者王结华说,古时,中国使团从港口起航,将瓷器、丝绸、书籍及东方文明带向世界;如今,中外港口城市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讲清,自古至今,我们始终秉持互利互惠、有往有来的发展模式,而非单方面的输出和侵占型的方式。”

  其次,他认为还要讲好中国港口深厚悠久的文化脉络,提升在港口发展方面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文”“武”互鉴、“软”“硬”兼备。譬如,针对宁波舟山港,可对外展示它8000多年的海洋文化史和水上交通史、2000多年的港城发展史和10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史。

  在王结华看来,悠久绵延的历史、深厚多元的文化以及蕴藏其中的人物、流传至今的故事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既是往昔宁波的港口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也是今后宁波舟山港蓬勃发展的强大助力。

  刘恒武建议,从“事”“物”“人”“俗”“学”等5个维度讲好港口的故事,立足港口自身(点),着眼港口连接的网络(线),放眼港口城市依托的腹地(面),解析港口文化基因。

宁波舟山港港区作业景象 汤健凯 摄
宁波舟山港港区作业景象 汤健凯 摄

  “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冯毅说,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