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中国-东盟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新典范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中国-东盟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新典范

2021年11月26日 1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 题:“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中国-东盟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新典范

  作者:张振江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

  习主席在讲话中谈到中国与东盟“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这个说法是对过去30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经典总结,为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笔者看来,遵循这一原则的中国-东盟关系体现了自古至今亚洲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将成为新时代国家间关系的新典范。

  回顾过去的30年,1991年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表达了中国与东盟对话的愿望,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参加东盟外长会议。之后双方开始积极接触,1992年中国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1996年举办的第29届东盟外长会议正式将中国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此后中国-东盟双方开始一系列坦诚的交流与对话,双方关系迅速发展,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之后双方致力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的效果迅速外溢,在政治、经贸、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过去30年间中国和东盟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难题,国际形势更是波谲云诡和复杂多变,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此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始终将目光放在合作的大局上,坚持“对话”而非“对抗”,使得双边关系总能峰回路转,持续前行。

  中国的积极主动以及迅速提质增效的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也大大刺激和带动了其他域外大国相继提升各自与东盟的关系。区域合作在东亚地区迅速后来居上,让东亚和亚太成为区域合作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重返亚太”“亚太世纪”甚至“印太”等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最热门词汇,更让东盟成为世界大国竞相争宠的“香饽饽”,“东盟中心性”甚至成了从事亚洲区域合作的常识性概念。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东盟关系不排外、不针对第三方的充足开放性。

  但如此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完全属于“君子之交”,并没有无度地走向针对第三方的排外集团。究其原因,管理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结伴不结盟”。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特别是近500年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史中,“同盟”特别是“军事同盟”非常流行,属于西方学者研究国际关系的核心词汇。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几乎每场大的国际战争背后都能找到同盟的影子。结盟是找到了盟友,但结果也制造了敌人。究其原因,还是“对手”、“对抗”与“战胜”的逻辑主导。

  中国多次明确反对用“竞争”来界定当今和未来的中美关系,反映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思维之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提醒我们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施加于别人,“不干涉别国内政”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中国理念与实践。“东盟方式”的核心也是不干涉内政。实际上,不干涉内政的背后,是把别人和别国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理性、一样智慧和一样善良的人民与国家,只有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伙伴,大家才能和平共处。

  中国和东盟始于对话伙伴,历经“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和未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双方的合作“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双方的合作没有敌人,也不会结盟而制造敌人。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双方永结伙伴,继续推进本地区国家间关系的提升与改善。就此而言,中国-东盟关系理应成为新时代国家间关系的新典范。(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