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以忧患意识面向未来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7月1日,沿着90年的时间坐标,中国共产党回眸历史,剖析当下,寄望未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执政党正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于一个走过90年风雨历程的政党来说,歌颂与赞美不会是这场九秩华诞庆典的全部内容,充满忧患意识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与时俱进,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必然深谋远虑、居安思危。

  根据主流党史论述,中共90年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个30年,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个30年,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回眸这三个30年,在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都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都伴随着种种曲折与艰辛。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反刍,中国共产党人才“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从历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忧患,源于中国的执政者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清醒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外部世界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国际摩擦更加激烈,一些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也会对中国造成冲击。飞速发展的世界把“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八个大字,凸现在中国的执政者眼前。

  忧患,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面临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关系的大调整,也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萌生和激化。由于社会资源有限,人们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均等,因贫富差别拉大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凸现。只有增加忧患意识,准确体察民情,正视社会矛盾,才能防患于未然。

  忧患,源于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党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弄虚作假、官僚主义严重,更有甚者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其言行与中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缺乏忧患意识,任其滋长蔓延,这些问题将严重侵害中共的公信力,威胁中共的执政地位。

  正是看到了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变化,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强调忧患意识,不是忽视成就,更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摒弃沾沾自喜的浮夸作风,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时代特征,回答新问题,破解新挑战。

  中国共产党人给出了解决诸多现实难题的答案,那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回眸历史的经验,剖析当下的现实,都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胡锦涛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他在讲话中以较大篇幅论述人才工作和青年工作,正是以一种深远的历史眼光来为中国的未来布局。”

  (中新社北京2011年7月1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chinanews.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