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效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效果
2009年04月17日 11:22 来源:求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年初,全国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风专项行动。经过整治,网吧秩序好转、网络环境改善,荧屏声频明显净化,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治理,一批优秀文化产品陆续问世,文化阵地建设得以加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效果。事实证明,这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利长远的大好事。

  低俗之风:文化肌体上的毒瘤

  整治低俗之风,是一场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思想道德战役。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们看到,一些网站肆意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一些媒体热衷散布各种封建迷信、洋迷信;一些情感类、选拔类节目只满足于窥视人的隐私。小道消息、离奇传闻、艳星绯闻,闹哄哄粉墨登场;夸示奢靡、炫耀权势、推崇享乐,呼啦啦塞人耳目。这些东西,如乱花飞絮般飘荡在人们的周围。还有一些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有的以痞子习气调侃历史,嘲讽经典,大兴恶搞之风;有的以市侩的油滑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让模仿剽窃之风大行其道;有的以阴暗的心理展览卑污、腐朽和粗俗,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情欲;有的以小市民特有的“婆婆妈妈”敷衍成文,任由自己的小感觉四处泛滥。这些人恶补“市场”课,却肆意旷“法制”课,胆大妄为取代了民主法治,惟利是图取代了公平正义,坑蒙拐骗取代了诚实守信,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

  从本质上讲,低俗之风是社会转型期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在文化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它的出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原因。

  理想缺失与价值迷误。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但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也时有出现;热爱祖国、改革创新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流,但崇洋媚外、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知荣明辱、敬业守法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但见利忘义、不守诚信等消极面也不可低估。理想信念上的缺失,价值选择上的迷误,精神追求上的鄙陋,归根结底,一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问题,是文化低俗之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对人性的庸俗理解。这股思潮或是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而孤立地去表现所谓超阶级、超社会、超历史的人性;或是把人性还原为动物性与生理本能,并认为这是最有深度的人性;或是提倡一种抽象的情爱,致使性描写泛滥,私人化、隐私化写作流行。殊不知这既不可能表现出人性的深度,更不可能升华人类的精神境界,只能败坏大众的审美情趣,误导那些渴望知识和美育的青少年。

  消费主义泛滥。马克思曾说过,工业的宦官为了诱取黄金鸟,不惜想方设法激起消费者卑鄙下流的欲念,然后让消费者主动、乖乖地从口袋里掏钱。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将自己束缚在物欲、情欲、表现欲、支配欲等等低级趣味上,把追求感官享乐作为人生的惟一目标,将文化当作宣泄本能欲望的跑马场,或消解一切崇高的腐蚀剂,或猎取金钱、荣誉、地位的敲门砖。这种饮鸩止渴的文化消费,磨灭了意志,涣散了精神,瓦解了凝聚力,长此以往,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就像逐渐干涸的河床,一天天走向浅薄、空虚和沙化。

  筑起抵制低俗的坚固长堤

  人文素质的养成主要获益于文艺作品与审美教育,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我们也应当看到,不良文化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易反复,难根除。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重、综合治理,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必须坚持疏堵并举、重在建设,把加强管理与促进繁荣结合起来,努力满足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筑起抵制低俗的坚固长堤。

  首先,要增强文化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鲁迅先生曾说“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不是私人的事情,必须严肃认真地考虑社会效果。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为文化生产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文化生产者有义务为他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麻醉剂和毒品。文化工作者应当真正秉承对广大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精神,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形象。行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精神文化生产有关的重点行业应当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从业人员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文化风尚。

  其次,唱响主旋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当大量劣质文化产品充斥市场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造成“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被淹没和消解。因此在抵制低俗之风的同时,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用优秀健康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要真正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充分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特别是深入研究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特点和规律,在渗透和融入上下功夫花力气,在增强原创能力上下功夫花力气,在熟悉和了解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欣赏习惯、表达方式上下功夫花力气,让动听、响亮、感人的主旋律润物无声地潜入人们的心灵深处。

  第三,形成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强大合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抓好协调配合,健全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各方协同,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认真落实把关责任,做到关闭淫秽色情网站不动摇,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不手软,取缔黑网吧、不良娱乐场所不放松,净化荧屏声频不缺位,彻底铲除低俗之风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更要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相协调的新路,加强创作引导,加大激励力度,实行重点倾斜、专项资助,扶持现代传媒精品。只有主动参与到文化市场中去,创造出更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文化力作,并使之成为网络、手机、荧屏的骨干内容,才能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文化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事业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闫玉清)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