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技60年:从“贫油”到“以技术换市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中国科技60年:从“贫油”到“以技术换市场”
2009年09月29日 10:15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原始“家底”薄得可怜,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西方国家给我们扣上了“贫油”的帽子。经过一代代石油人的努力和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9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6220万吨,其中份额油3050万。在这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不但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而且实现了技术换市场、技术换资源的巨大变化。

  在年轻共和国物质匮乏的痛楚记忆里,“贫油”是最令人不堪回首的一页。它不仅直接造成了汽车背气包、“坦克大炮不如打狗棍”的严峻现实,更深深刺痛了全体中国人的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众所周知的“铁人”王进喜在北京沙滩红楼路边悲壮的一幕。这一幕,成为“铁人”塑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他日后上演一幕幕惊天动地史诗剧的合理起点。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原始“家底”薄得可怜: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放到现在,也就是一口中低产油井的年产量;全国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仅11.6万吨,生产石油产品8万吨,放到现在,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贫油”是西方世界的讥讽,更是活生生的现实。而彻底甩掉这顶耻辱帽子,则始于50年前大庆油田的发现。

  从那时到现在,从“贫油”到以技术换市场、以技术换资源,时间跨度、质量跨度都如此巨大的演进,高度浓缩在了大庆油田50年开发史中。

  找到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油田的正确技术路线

  50年前大庆油田的发现,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的突破,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它正好在那个时候被发现,却有一丝暗合历史机缘的意味——正处于“一五”建设高潮、工业基础精心构筑中的新中国,急切地需要“工业的血液”。大庆油田的适时发现,使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腰杆也挺直起来。

  但只能怨天不能尤人的是,大庆油田由陆相沉积决定的多油层非均质砂岩油藏特性,在开采难度上远远高于海湾地区的海相沉积油田。这就注定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从一开始就必须找到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大型整装油田的正确技术路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创新之路。

  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被称为“新时期铁人”的王启民是这条创新之路的见证人,又是亲历者。

  当时,国际上油田开发主导理论是“均衡开采”,即通过向地下均匀地注水,再把油均匀地开采出来。大庆油田开发不久,已有一半以上油井油层被淹,采收率只有5%,这样下去,油田80%的地下资源将化为乌有。这时,许多技术人员都患了“恐水症”,有人提出“温和注水”,只要油井一见水,就降低注水速度和数量,结果采油速度缓慢。

  王启民对“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理论提出大胆质疑。经过几年探索试验,逐步摸清了中低含水阶段(含水小于40%),注入水不均匀推进的油水运动规律,提出“非均质”开发理论和“高效注水开采”方法。“因为大庆油田呈现明显的‘非均质状态’,简单说就是有厚油层,也有薄差油层;同一层的不同部位,也千差万别。就像两个人赛跑,厚油层像体力好的大个子,跑得快;薄差油层就像体力差的小个子,跑得慢。‘温和注水’、‘均衡开采’就是让大个子和小个子跑一个速度,这怎么行呢?”由此,确立了“先高后低、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注水开采方法,使“大个子”和“小个子”都跑出了好成绩,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成批涌现出来,“三年把大油田面积、储量基本弄清,产量上到500万吨”。

  从“六分四清”到表外储层开采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油田平均含水上升到54%,产量下降幅度增大。

  王启民主持了中区西部分层开采试验,一干就是10年。他们先后采集分析了1000万个数据,对地下情况如数家珍,绘制出油田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通过试验创立了油田中含水期“六分四清、分层开采”的开采方法,即利用基础井网以同井分层开采为主要手段,以分层注水为基础的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改造、分层堵水、分层管理,做到分层段注水量清、产油量清、含水率清、压力水平清。“这套方法突破了笼统注水开采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收率低的弊端,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15%”,增加储量近10亿吨,为大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稳产第一个十年提供了保证。这两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5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进入80年代,随着稳产期的延长,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含水已高达60%以上。如何实现5000万吨稳产10年,成为最大的挑战。

  1984年,王启民承担了编制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的任务,他瞄准了厚度只有0.5米的表外储层。按照国际惯例,这是被判了“死刑”的油层。“但大庆油田的表外储层遍布每口井、每个油层,单独看起来很瘦,但上千平方公里,加起来不是很肥吗?”为此,他们先打了三口试验井,拿出岩芯,没见到丝毫油迹,只在油管壁上有一点点油花。大家一看,三摇头——现场搞地质的看了摇头,“太差太差”;开发部的看了摇头,“去去去”;最后领导看了摇头,“不行不行”。

  但王启民想,许多禁区既然是人设定的,就可以打破它!凭着这股韧劲,他和同事们天天泡在油区,一干七年,通过对1500多口井的地质解剖、分析,4个试验区45口井的试油、试采,10口取芯井的岩芯测定和分析,对表外储层的地质特征、潜力分布、开采条件、产能特点、挖潜效果及开发效益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终于摸索出一套开发表外储层的技术,实现了由主力油层向薄差油层开采的过渡和产油量的接替。据计算,表外储层地质储量可达7亿吨,可采储量近2亿吨,等于又找到一个大油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