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缅怀钱老,不妨学学其人格精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海南日报:缅怀钱老,不妨学学其人格精神
2009年11月03日 16:00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师离去往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爱国符号,难以逾越的奉献丰碑。11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钱老就是我的亲人,就是我的恩师”———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缅怀钱学森》的文章,让笔者对一代大师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除了奉献和爱国情怀,钱老身上散发出的人格力量,同样可敬可学。

  做人要真,做学术要严。有人把在钱老指导下发表的论文署上他的名字,钱老回信说:“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对的,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寥寥数语,彰显了大师的胸襟和严谨。环顾当下,浮躁盛行、作假歪风成为某些行业领域的潜规则,就连曾经圣洁的高校也成为重灾区。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丑闻屡屡发生,沽名钓誉之徒有之、挂羊头卖狗肉者有之、金钱权力开路者有之、请枪手捉刀者有之,想想钱老为署名的较真劲,实让人为当今学术道德的沦丧而悲哀,更感叹钱老高洁的珍贵。

  钱老一向反对人家称他为“导弹之父”。钱老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反对“导弹之父”称谓,既表明钱老的谦逊,也表明他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面对荣誉、面对光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定力。钱老反对“导弹之父”称号,季羡林请辞“国学大师”帽子,大师身上学术操守所散发的魅力,同样光彩照人。反观今天,不少人挤破头要搞虚名充门面,发表了两篇文章,出了两本书,电视上露了两次脸,就以“大师”自居者大有人在。如今是一个流行文化快餐的年代,也是一个“大师”贬值的年代。季老钱老的相继离去,真正的大师又有几人?

  “在任何新的领域,我们都是小学生。”笔者认为,身为学术权威的钱老,如此自谦确实值得许多人躬身自省。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有些人恰恰缺少自知,不懂自谦,一招鲜吃遍天。有的人点评了两篇三国故事,就敢到娱乐节目当评委;有的人主持了两场节目,就敢到大学任教授;有的官员连会议名称都没搞清楚,就敢滔滔不绝发表重要指示。没有人是全才,不懂也没关系,怕就怕不懂的人还要装懂,最后还要发号施令就麻烦大了。

  钱老看到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时,说“真是心急如火”。一位只能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之际,依然关注社会腐败现象,关心国家大事,如果没有对国家的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爱,是断然不会“心急如火”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明哲保身的多了,关心私利的多了,钱老身上透射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担当,弥足珍贵令人肃然起敬。

  真正的大师,除了事业的建树外,还有着崇高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缅怀钱老,仰慕之余有所悟:天才是无法复制的,而世间更多的是凡夫俗子,不可能人人都成大师,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我们无法复制大师的学术成就,但可以复制传承大师的人格,同样会受益无穷。(海风纯)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