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读今冬“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十大疑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气象专家解读今冬“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十大疑问
2010年01月22日 09:18 来源:中国天气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
未观测到太阳黑子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讨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哥本哈根大会刚刚结束,北半球多个地区就遭遇了长时间的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这让很多公众产生了对全球变暖趋势的怀疑。一时间,全球变暖支持者和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形成PK态势,国内外媒体也相继发表了各种各样的不同观点,如何从这些说法中拨云见日,探寻事实真相?

  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更好地理解这次北半球极端冷事件,中国天气网收集了关于今冬“冷事件”的十大疑问,请本网首席气象专家、原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泉谈谈他对这些问题的见解与看法,供大家参考。

  疑问一:近期极端冷事件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吗?

  平衡被破坏,后果会怎样?

  有人认为,当地球气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出现极端天气现象概率相对较小。反之,出现极端天气现象概率增加。因此,这次的极端冷事件就是全球变暖引起的。

  专家解读:

  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地球气候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这有利于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包括特冷、特暖和降水特多、特少等等。近年来气象观测数据的统计表明,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是在增大,但这只是提供了有利于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背景,不能说某次的极端冷事件就直接是全球变暖引起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过份劳累了容易生病一样,我们可以说他生的某一种病,是在过份劳累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很难说这种病就直接是劳累带来的。

  疑问二:近期极端冷事件与太阳活动有关吗?

  有学者认为,目前太阳活动处于11年周期的最低值,黑子数非常小,甚至达到了零,这与极端冷事件有直接关系。

  专家解读:

  太阳活动是太阳上各种物理活动的总称,是影响气候系统的外强迫因子之一。以往有关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多的是集中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上。的确有人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发现在太阳黑子11年周期的低值年,我们国家的温度容易偏低。但是,并不是所有太阳活动低值年,我们国家的气温都偏低。 而且,为什么在太阳活动少的年份,我国就容易出现低温天气?这两者之间的物理联系,现在还不清楚。太阳活动是否就是这次冷事件出现的影响因子,仅从历史资料的统计是很难得出明确结论的。

  疑问三:厄尔尼诺现象有利于我国出现暖冬,为什么这次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却出现了极端冷事件?

  以往流行的说法是厄尔尼诺年对应我国是“暖冬”。当前虽然发生了厄尔尼诺,但我国却并非暖冬,而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近二十年少见的严寒暴雪天气。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介绍说, 通常判定厄尔尼诺的标准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是否出现剧烈上升。 在典型的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海温的分布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增高,而西太平洋的海温下降,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也呈偏暖的趋势,这种海温场就不利于东亚大槽的发展,而有利于我国冬季气温偏高。 当前的厄尔尼诺可以称为“非典型厄尔尼诺”,因为虽然南美沿岸附近的海温也偏高,“厄尔尼诺”标志区的海温偏高达到了厄尔尼诺出现的标准,但近几个月的海水增温的中心一直在中太平洋,在日界线附近,西太平洋海洋的温度并没有降下来,相应的北太平洋的海温则偏低。这种海温分布并不利于我国出现“暖冬”。可见,厄尔尼诺出现时整个太平洋的海温分布是可以有多种的,不应简单地把厄尔尼诺与我国的“暖冬”一一对应起来。

  疑问四:北极很遥远,北极震荡与中国发生的极端冷事件联系何在?

  2009年12月中旬以来,寒流席卷北半球。日本气象厅认为,该现象源于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导致北极附近的寒流南下。科学家以“北极震荡”指数来衡量北极气压的变化。当这一指数是正值时,北极上空是低气压,北极的寒流不会南下。而当“北极震荡”指数变成负值时,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寒流会大举入侵中纬度地区。此前,美国有关专家也在《纽约时报》上发文,支持“北极震荡”引发北半球今冬寒潮的观点。

  专家解读:

  北极震荡在我国称为“北极涛动”,它并不是指北极点附近的大气环流,而是指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大范围的气压形势常出现此消彼涨的一种跷跷板现象。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中纬度的低气压和高纬度的高气压都加强,从而使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即盛行经向环流,在对流层低层产生强的北风异常,将冷空气从较高的纬度输送到较低的纬度,导致中纬度地面气温降低;而当北极涛动正位相时环流相反。从2009年12月北半球对流层中层(500百帕,大约5公里高空)的大气环流形势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范围环流距平场北正南负的分布是很明显的。对流层低层与高层之间有一致的变化关系。

  其实,北极涛动正负位相交替的现象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但是这一次气压偏高的态势笼罩在极地的时间较长,强度较大,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导致了我国北方迟迟不能回暖。但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不会一直如此冷下去,回到变暖的态势是必然的。根据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报,今年2月份之后,气候有望趋于正常,基本回到增温的轨道。

  疑问五:今年我国是“冷冬”已成定论吗?

  很多媒体都以“冷冬”来命名目前的极端冷事件给我国造成的影响,冷冬成了民间流行的一个热门词语。

  专家解读:

  今年入冬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气温确实比常年明显偏低,甚至于最低气温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但也不是说,全国都偏冷,从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1-19日温度的平均距平图上看,实际上偏冷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华北北部和东北中西部地区。而西部一些地区甚至还比常年明显偏暖。统计表明,2009年1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一月份上半月也是东部偏低、西部偏高,全国平均气温也是接近常年,因此,不能说全国都是“冷冬”。另外一方面,目前冬季尚未结束,我们还应考虑2月份的温度变化来判定整个冬天的冷暖状况。从往年的历史气候资料来看,我国冬季出现前冷后暖或前暖后冷的情况,并不少见。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