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问政乍风起便遇迷茫 网友尴尬问了无回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网络问政乍风起便遇迷茫 网友尴尬问了无回答
2010年04月16日 15: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惠州4月16日电 题:中国网络问政乍风起便遇迷茫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网络问政在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风起云涌。在2009年中国网络问政十大事件排行榜中,广东出现“网络发言人”、番禺暂停垃圾焚烧发电厂、广东举办首届网民论坛等五大事件占据了排行榜一半的空间。

  4月16日,广东首届网络问政研讨会在惠州举行。官方、专家及网民就网络问政的现状、功用以及前景进行了多元的沟通和探讨。对网络问政在中国呈现的面目,与会人员的看法或欣喜,或理智,或迷茫、或积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说,从中央到地方,网络正在成为新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强有力的手段和桥梁。网络问政不仅是公民责问政府、政府到网上搜罗信息简单被动和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虚拟空间向现实空间推进的状态。 地方政府官员放下身段将网民不当作一般的草民和子民,网民也不是暴力心态对社会发泄不满,双方达成理性思维是非常关键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网络问政似乎超越了地方的求计献策,中国的政治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但网络问政提出了一系列的尖锐的问题:谁来问政?向谁问?是否可以问出结果?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网络只能成为官员走秀的T型台。一个社会不能过于依赖网络问政,而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发力,依靠制度推进民主实践。从民众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不是亲民的姿态,而是有关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实际解决,从社会层面来讲,网络无法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一切都靠网络舆论将中国的事情改变的话,整个社会不会是健康发展的社会。

  活跃在网络地深圳网友公民证说,他在网络上问政的时间比较长,最尴尬的就是问了没有答。

  对于专家观点的交锋和网民的无奈,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表示,对于网络问政,政府多是实用派,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民意,学者存在积极乐观和谨慎乐观的分野,而网友是在积极参与姿态下的迷茫者。三大族群的感受体现了中国正在发展的变化,每个不同的群体都有自己的诉求。

  有媒体如是看待网络问政:网络问政不能包打天下,但它培养了中国的公民意识的,对政府官员公民意识也是一次训练,网络问政是一种福祉。(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