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一个山区藏族青年成为优秀军官的转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通讯:一个山区藏族青年成为优秀军官的转变
2010年05月10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一个山区藏族青年成为优秀军官的转变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一个入伍时只认识300多个汉字的藏族青年,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转变。济南军区某武器仓库副主任次翁扎西,17年来扎根沂蒙山,爱军精武,成为少数民族军官中的优秀代表。

  1993年12月,次翁扎西从大凉山参军。又是骑马又是汽车火车,一个多星期才来到山东。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山沟里当后勤兵。由于学的是藏语,家庭又贫穷只读了3年书,刚入伍的扎西基本上是个“汉字盲”。班里战士轮流读报,他不敢读,因为好多字不认识;想写封家信,都得请战友代劳。

  藏族有句谚语:“没有头脑的鹰,翅膀再硬也飞不高。”扎西意识到,光有健壮的体格是不行的,还要有头脑。一定要搬开学说汉语这道难关。半年下来,扎西掌握了近20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学会了说普通话。

  如同知识学习,军事训练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苦练基本功开始。从入伍那天起,扎西就不断给自己加码,除参加正常训练外,每天坚持加练100次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100次引体向上、100次哑铃练习。

  靠着学习知识的钻研劲头,扎西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1996年济南军区组织后勤部队大比武,他获得了4项第一、两项第二、总评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年荣立个人一等功。

  1997年7月,次翁扎西因为表现突出,被上级保送进入军事院校深造。军校毕业后,扎西成了仓库保管队的一名排长。他经常告诫自己,如果没有爱兵的真情,就不会有知兵的真心,只有把战士当作亲兄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爱打架的他,也慢慢地改掉了这个习惯,和战友相处融洽,而且处处为别人着想。

  当保管队长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扎西了解到,每到火炮贴封保养时间,战士们在洞库一干就是数十小时。由于洞库里常年阴冷潮湿,不少战士患上了关节炎和风湿病。

  扎西决心进行革新,研制新的火炮贴封方法,解除战士的痛苦。那时,正值炎炎夏日,他连续几周呆在洞库里,一天下来,脚站麻了,腰累酸了,浑身透着一股炮油味道。半年后,扎西终于摸索出了“油脂加热贴封法”。经专家论证,这样贴封的火炮可存放10年不出问题。这一革新成果在军区后方武器仓库业务规范化现场会上得到推广。

  2007年6月,军区第三批赴苏丹维和队员选拔开始后,再次提出申请要求参战的次翁扎西,经过层层选拔和艰苦训练,得到批准。

  扎西是个有心人。那年12月27日中午,时任维和保障分队队长的扎西听说战区别国有的官兵对西藏颇有微词,有个别官员对中国维和目的产生质疑后,开始琢磨应对之策。

  第二天,维和部队“元旦招待会”提前举行,扎西身着华丽的藏族服装走上舞台,跳起藏族舞蹈,唱起藏族民歌。那身藏袍是他当兵时从家乡带出来的,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还派上了用场。

  一曲唱毕,扎西主动走向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和司令东宝,献上哈达。他还介绍起自己从大山里的藏族青年成长为合格军官的经历。巴比和东宝热烈地鼓起掌来,随后台下掌声雷动。从此,再也没听到别国部队对西藏的质疑,再也没看到异样的目光。(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