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书记谈灾后重建: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绵阳市委书记谈灾后重建: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
2010年05月14日 15:1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四川绵阳市委市政府、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感恩之旅——新北川网络报告会”今天下午在人民网演播厅举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徐心华,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姜怡,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邱明君,山东省援建北川前线指挥长徐振溪,首都女记协会长曹照琴、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刘颖等领导出席会议。曹照琴在致辞中介绍了报告会召开的背景情况:首都女记协一行18人于今年3月24日至27日赴四川绵阳地震灾区考察访问,短短三天“感恩之旅”使女记者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洗礼。今天举办报告会,是想把记者的感知感悟传递出去,把感恩之心化为爱国爱党的自觉行动,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随后发表了题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震灾区重建》的讲话,借人民网平台向大家报告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绵阳灾区的重建情况。吴靖平表示,绵阳市委、市政府把30多万干部群众、专家学者提出了2万多条重建建议融入灾后重建发展决策之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强大思想武器,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四大重建原则。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四个对口援建省的无私援助下,绵阳市委、市政府带领灾区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科学重建:请建筑设计大师做全方位系统规划

  吴靖平说,灾后重建事关灾区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尊重规律,科学规划、科学统筹、科学建设。把科学规划设计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推动重建和灾后发展。为此,我们请来了以中国规划设计院担纲的全国上百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在对绵阳灾区进行全面科学考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对灾后重建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规划设计。这些规划设计统筹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城乡合理布局、人文生态、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等,小到每个村庄农户,民风民俗,大到整座城市乡镇;既有可依可靠的现实需要,又有长远发展的广阔空间。

  如今人们来到绵阳灾区,展现在眼前的是如火如荼的重建场景,北川的羌寨新村、平武的藏乡楼阁、安县、江油的川西北民居,北川新县城构架初现,绵阳的城市规划更是有序舒展,科技城规划扩展到15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未来20年可承载上万亿的资本投入。

  和谐重建: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最先启动和完工

  吴靖平介绍说,绵阳灾后重建最先启动和完工的,是事关全市500多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学校、医院、敬老院、“三无”人员安居、水电路桥、邮电通讯、土地复垦以及城镇设施等民生公共服务工程。截止目前,全市需重建的51.6万户永久性农民住房,已完工50.9万户;75.38万户需维修加固的农房已全部完成。6.3多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已完工4.85万户,38.9万户需维修加固的已全部完工。城乡170多万户400万受灾群众已搬进新居和维修加固的房屋居住;全市需重建的学校751所,已竣工646所,64万中小学生已搬进漂亮的新学堂上课;需重建包括市县乡镇医院的381个医疗卫生工程已竣工303个,400万灾区群众看病不再难;全市700多个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已完工600多个,数以万计的“三孤”老人和残疾人员住进了新居;10多万“三无”人员和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如今在绵阳灾区,基本做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务实重建:发展机遇与环境引来海内外客商

  务实重建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建要兼顾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花架子工程,让重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吴靖平表示,鉴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国家批复的7318重建项目和2266.3亿元重建资金,做了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这就是:城乡住房建设投入508.9亿元,城镇体系建设投入303亿元,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182.56亿元,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258.56亿元,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286.76亿元,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投入429.29亿元,防灾减灾、生态恢复、精神家园投入82.76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相当于绵阳建市后2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1.5倍。特别是涉及长期薄弱的“三农”投入高达1138.1亿,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全部重建工程所形成的民生和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将支撑绵阳城乡未来20年的建设。

  如今,通往安县灾区的齐心大道已全线贯通,通往北川灾区的新北川大道已路基形成,通往江油、平武灾区的大道已畅通无阻,通往三台、盐亭、梓潼灾区的快通道正在重建,通往乡镇村社的道路正在蛛网连接,沉积多年的城市交通等功能建设全面铺开。西部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也在加紧建设。

  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为绵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市里据此规划出外融、内聚的产业发展布局。外融就是借大交通之路、以大开放之策,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成渝和川陕、川甘经济带,把绵阳发展放在全省、西部乃至全国大格局中去拓展。内聚就是以科技城建设为核心,沿绵阳的四门大道建设产业带,形成城乡一体的交通经济走廊。

  灾后重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与环境引起了海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就在灾后重建期间,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大连万达集团、山东重汽、川渝中烟、辽宁华晨等一大批中外集团纷纷到绵阳投资兴业,与绵阳市境内的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富临等一批重建大型企业形成内外联手配套发展之势。我们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赢得了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四个援建省在绵阳四个援建重灾县分别建立起了产业园区,目前已有800多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近200亿元。2009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境内的中物院、中国空气动力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也在灾后重建中投资250亿元打造科学城、空气动力城和航空城,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一大崭新突破。2009年,绵阳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未来5年,绵阳规划的工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

  艰苦重建:招待应酬支出大幅下降

  吴靖平说,在绵阳的党员干部心里,7300多个重建项目,2200多亿元重建资金,是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对绵阳灾区群众的深切关怀,更是促进绵阳灾区发展的希望所在。管好用好重建资金,建好家园,发展绵阳,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发挥连续作战、不怕疲劳、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20万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重建第一线。“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绵阳灾区干部工作的常态。人大、政协领导纷纷担当起方面指挥官的重任。最苦的是县乡镇村社党员干部,他们既是受灾群众,又是安抚组织群众重建家园的带头人,他们把“苦”留给自己,把“甘”让给群众。

  阳光重建,也是绵阳艰苦重建的一大特征。2009年,全市实现GDP和固定资产投入总额均居四川省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居全省第三位。我们严格管好用好重建费用,坚持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重建和发展上。文山会海费用全面缩水,招待应酬支出大幅下降,非生产性开支能减则减。特别强调要做到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工程网上招标、审计、纪检、监察提前介入等一整套阳光重建的铁的纪律,把每一笔重建资金都放在严密的监督之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

  吴靖平在发言最后表示,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面提升、转化、发挥灾后重建所形成的强大生产力发展潜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绵阳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灾区人民真正幸福安康,让党、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关爱过我们的人放心!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