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多数县级驻京办未登记 怎谈得上“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多数县级驻京办未登记 怎谈得上“撤”?
2010年06月22日 04:5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9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省直驻京办和县级驻京办均须撤离,地市级驻京办可在审批后有选择地保留。对此,中部和东部诸多省市均已行动起来,在全国两会之后,驻京办将陆续撤离。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加强规范管理以后何去何从?本报对话相关学者——

  驻京办,“转身”莫“隐身”

  【新闻背景】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意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县一级驻京机构将撤销。期限临近,关注升温。

  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字,各地政府及政府部门驻京办事机构共有927家。其中省级及经济特区派驻50家,地市级派驻295家,各级政府部门派驻146家,县级等派驻436家。后两者则是此次主要裁撤的对象。实际上,大量的县级派驻机构并未进行正式的注册备案,长期处于“临时性”的状态,数量相当可观。

  “这里边很容易公私不分,对上的联络,公事当私事办,办起来就容易;地方领导的事,私事得当公事办,叫会办事。”某省一位驻京负责人坦言。监管难度很大、容易滋生腐败,这是加强和规范驻京办管理的现实原因。

  “驻京办这个话题一直很热,里面藏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大家都很好奇。真正开始调查的时候,才发现很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讲师马红光博士说。从2007年至2009年,马红光曾对地方政府驻京办做过调查研究,并形成学术成果。

  驻京办运作靠乡情维系

  问: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您怎么看待驻京办的身份定位?

  马红光:驻京办身份的微妙在于其处于一个联系枢纽的位置,它承载着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而其中的一些关系又是外人难以触及的“灰色领域”。

  问:驻京办到底是干什么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马红光:的确,普通群众与自己地方的驻京办并没有太多的接触。这就要从驻京办特殊的运行模式分析。驻京办主要是为地方政府办事、服务,但他们远离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在首都的代言人,行为自由度很大。根据我们的调查,各地驻京办的运作既不靠行政权力,也不靠市场交换,靠的就是一种熟人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跑项目、通信息等。能进入他们关系网的,大多都是同籍老乡或延伸关系的熟人。每个驻京办背后,都有一个很大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是以自己的业务平台为支撑、以同籍乡情为纽带建立起来的。

  问:您怎么看待驻京办的职能?

  马红光:驻京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化,驻京办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主要承担收集信息、接待服务、招商引资三大主要职能。另外,在劝返本地上访人员、维护首都稳定方面,驻京办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驻京办”别成“跑京办”

  问:对于不久前推出的“撤销驻京办”政策,您是如何看待的?

  马红光:笼统地说“撤销驻京办”,其实是误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里说的是要“加强和规范”管理驻京办,至于撤销,撤销的也只是县级以下驻京机构等。县级以下驻京办、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的驻京办,其撤销后原有职能完全可以由地市级驻京办代为办理。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