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德气候对话举行 大咖共话能源合作前景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3日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2022年是中国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展合作,加快全球低碳发展进程?近日,在中国新闻网举办的“东西问·中德气候对话”活动中,来自中德两国政、商、学高端人士围绕气候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解说】在实现减排的进程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途径之一。与会人士表示,以发展氢能为例,中德两国应当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同期】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 德国“中国之桥”协会主席 弗里德里希

  德国是氢研究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我们有大量的专利申请,顺便说一句,日本在这项研究方面也很深入。而我现在相信与中国的合作很重要,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而且也有可能进行创新,并以经济上合理的规模尽快走向市场。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 杜祥琬

  用氢把不稳定的太阳能、风能存起来,等到没有风、没有光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出来,这样从道理上讲,这个是可以走得通的。但是恐怕还缺乏实践,从德国也好、中国也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发展一些合作交流,如何把像氢这样的储能技术跟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让它不仅能够装机,不仅能够发电,而且能够发出高质量的电力来。

  【解说】2020年,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根据德国政府规划,到2030年,德国应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65%。与会人士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方面,中德两国有共同语言。

  【同期】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BWA)主席 米夏埃尔·舒曼

  在能源转型的框架内,德国争取到2030年让可再生能源占到总能源供应量的65 %。今年,随着最后一座核电站的关闭,德国将完全退出核电。总体而言,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55 %。

  【同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

  我们已经出台了叫做“1+N”的一个政策体系,目的是希望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变革,不简简单单是减碳的问题,要涉及到整个的产业的变革,产业的绿色叫全面绿色转型,要促进能源的转型,同时消费体系、贸易体系也要往前发展,所以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解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全球低碳发展进程,需要不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携手推进,展开务实行动。

  【同期】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 德国“中国之桥”协会主席 弗里德里希

  我们在实现1.5℃的气候目标方面负有共同的全球责任,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双边问题,而是一个人类问题。

  【同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王毅

  我们要开展第三方的合作,也就是说中国跟德国,跟其他发达国家,去帮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起来实现能源的绿色发展,希望两个国家能共同发挥我们共同的优势,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这样我们能更快达到全球的碳中和。

  【解说】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网主办,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协办。

  (记者 单璐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