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10周年·访谈】戚义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平台 而非“新殖民主义”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4日 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戚义明接受中新社“近观中国”栏目专访,就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发展的带动作用、未来如何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等关键问题进行解读。

  【解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戚义明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以及合作伙伴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显著。针对个别西方政客抹黑炒作“一带一路”倡议制造所谓“债务陷阱”,戚义明表示,最好的驳斥就是用事实说话。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戚义明

  在国际社会的这种声音当中,有一些是正常的,因为不熟悉。对正常的疑虑我们要多做工作,相互推进交流,对这些明显带有恶意的,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用事实说话。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到这些权威的数据,这些成绩应该说是有目共睹。

  有些西方国家,它就是从传统的西方殖民主义的心态出发,它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提出的这样一个倡议。

  我们在与合作国家合作的过程当中,是一个双向的、互惠互利的,双方都有合作的需求,而且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完全是按照互惠互利商业原则来进行的,不存在有这种债务陷阱。

  【解说】继“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在 2021年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戚义明认为,两份倡议的初衷和最高目标是一致的,即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而两者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各有侧重,两大倡议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戚义明

  共建“一带一路”它是一个综合的国际的合作平台,那么全球发展倡议它就聚焦发展,主要是聚焦经济发展。一个是我们对世界提出的倡议,一个是我们自己推动了一个实践平台。全球发展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觉得它们两个也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它们都是为了聚焦全球的共同发展。

  【解说】戚义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倡议之间秉承着包容而非排斥的关系,且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包容性,这既符合世界发展大势,也符合中华文化传统。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戚义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它不是为了我们去针对谁,也不是为了替代(其他倡议)而是对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零和博弈”已经走不通了,丛林法则、霸权主义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我们要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兼顾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第二个我觉得它也是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从现实情况来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

  【解说】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个别国家鼓吹“脱钩断链”“去风险”,戚义明指出,要想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必须要凝聚共识、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形成更多可及性成果。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戚义明

  第一个就是还是要凝聚共识,这是我们做好全球共同发展“蛋糕”的思想基础,第二个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这种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的力度,它就决定了我们推动共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第三个呢我感觉就是还是要推动形成更多可及性的成果。让合作国家人民能够得到实惠的一些成果,能够为当地的这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李佳励 郭超凯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何三礼】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