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黄埔】黄埔后人忆杨应彬:他是最后撤离的“特支”成员 一生充满传奇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2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中新社推出百人口述历史系列专题片《风起黄埔》,全球寻访100位具有代表性的黄埔校友及后裔,聆听先烈故事,追寻先辈精神,以此更好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杨应彬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一个穷苦家庭,1936年6月,杨应彬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第四战区张发奎部潜伏十年,先后随军参加淞沪、武汉、桂柳三大会战,是最后撤离的中共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特别支部(简称“特支”)成员之一。

  “我对父亲印象很深,他从小教育我们几兄弟要爱党爱国,勤奋学习,他自己带头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一直在挖掘父辈的事迹,希望把他的精神延续下去。”杨应彬长子杨小斌近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受父亲影响,近年来,杨小斌、杨小杨、杨小村三兄弟一直从事黄埔系及其后人的联络工作,多次到访港澳台地区。“黄埔精神的现实意义就是祖国统一,民族崛起,两岸是一家”,杨小斌说。

  今年即将迎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杨小斌透露,目前正在准备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希望弘扬孙中山伟大爱国精神,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让中华民族崛起惠及所有中华儿女。

  (记者 韦杰夫 孙秋霞 广东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