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国际日报: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关键何在?

2011年12月01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0年2月24日,俄罗斯“汉语年”“中国文化周”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国际中心开幕。开幕式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教师王健霖举办了题为《印象中国》的摄影展,向俄罗斯学生展示中国的风土人情,还向俄罗斯学生传授了中国书法知识,加深了俄罗斯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据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学习汉语、汉文化的学生越来越多,掀起了新的学习汉文化热潮。  

  中新网12月1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11月30日刊文说,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但正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仍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缺乏合适的市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利润才刚起步。因此,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的关键是,需要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合适的载体。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进了外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了解,为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正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仍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过三关: 产品关, 文化关, 市场关。

  产品关: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基础和根本条件是,一个文化项目或文化产品要在本土成为品牌。只有在本土上确立品牌的文化产品,才有走出去的可能。

  文化关:一个文化品牌尽管在本土立得起来,但不一定就能让外国人马上接受。这里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融合的问题。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接触、了解,接纳并受其影响,需要文化品牌本有与其它文化进行融合的潜质。

  市场关: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战略,只有落实到市场层面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文化产品必须为当地市场接受,并具有竞争能力,在衡量文化产业是否在海外成功时,就看该产业是否在市场上实现利润, 该产业在市场上的成功,表明它所出售的文化产品被人接受。

  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有的文化精品的概念的迷思,以在中国市场中的精品标准来作为提升海外文化产品的标准,过于拘泥于形式,而没注意到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内容,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人诠释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国本土是产生不了的。

  其次,文化的融合存在障碍,由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与本土的需求面有一定的落差,这种落差并不是因为没有对中国文化的需求,而是由于供需双方错位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产品缺乏合适的市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利润才刚起步。在欧美市场中,中国文化走出去缺乏足够及适合的市场载体,文化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 物质产品可以在产品质量过关后,在欧美现有的发达销售通路上畅通无阻,但欧美现有的文化产品销售通路,并不接纳外来的文化产品的销售。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交流,增加了解的多,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的少 。

  因此,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的关键是,需要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合适的载体。(朱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