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台媒吁两岸建有效机制 降低全球经济危机杀伤力

2012年01月20日 1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0日电 台湾《旺报》20日发表社论说,全球经济危机正快速深化,两岸应该尽快协商建立因应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机制。合作机制须朝目标明确可行、计划务实细致及执行迅速有效,进行规划及设计,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降低全球经济危机的杀伤力。这也是两岸经济能否迈向全面性合作的重要试金石。

  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经济危机正快速深化,根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今年全球经济将大幅减速,经济成长率预测值大幅下修至2.6%及2.5%,联合国报告甚至预测在悲观情形下,全球经济成长率将降至0.5%。台湾和大陆均依赖对外贸易,近年两岸经济关系更快速深化,如何携手合作共抗全球经济危机,是刻不容缓之务。

  从全球经济大势来看,欧债危机仍是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国际信评机构标准普尔(S&P)最近先调降欧元区9国信用评等,随即又调降欧盟为对抗欧债危机所成立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SFS)的信用评等,充分显示市场对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疑虑。今年第一季欧债国家将面临还债高峰期,希腊等高债务国改革迟缓,让纾困方案充满变量。欧元区经济更每况愈下,今年上半年可能出现二次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IMF)、亚洲银行(ADB)等纷纷提出警告,欧债危机外溢效果已波及到其它国家及地区,对亚洲经济体造成巨大影响。世界经济局势非常危险,如不采取大胆措施,不仅欧洲将陷入经济的恶性循环,而且没有任何地区可以置身事外。

  欧债危机不断扩大深化,理应透过全球合作共谋解决之道,但各国在金融海啸后均面临经济结构长期调整压力,能力有限。世界经济龙头美国本身也陷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美债问题更困扰有连任压力的奥巴马政府,因而对欧债问题只是透过(IMF)提供有限援助,并不断敦促欧债国家要加速改革自救。况且,美国迄今似乎是欧债危机的得利者,因为欧元不稳及欧洲经济衰退风险让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对美国经济显有短期激励作用,近月美国就业状况已见好转迹象;欧元对美元地位威胁大减,亦有利美国长期经济战略利益。所以,美国及欧洲利益的不一致,也影响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处理解决。

  面对全球治理的失灵,两岸在因应经济危机上的有效合作,益形重要。大陆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拥有逾3兆美元的外汇存底,在全球经济可以扮演的角色备受期待。但大陆经济受欧、美经济减速拖累日益明显,2011年大陆经济成长率虽仍达9.2%,但今年保8甚至保7压力大增,对此,北京势须贯彻“十二五规划”加快改变经济成长方式的目标,以扩大内需及发展服务业作为新的成长动能。另一方面,须加大力道深化亚洲区域经济整合,扩大区域内贸易,以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台湾经济面对的困难亦至为严峻。过去十多年,经济成长主要贡献来源是出口增长及衍生的岛内投资及消费。大陆虽然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但很大部分是台商以大陆为工厂所衍生的中间需求,最终市场仍以美、欧为主。在全球经济成长趋缓下,台湾光靠扩大内需难以因应新的国际情势,将“以大陆为工厂”改变为“以大陆为市场”的发展模式,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创造新的贸易动能,是台湾打开经济出路的不二途径。

  当前两岸经济合作应从双方各自的需求找出交集。在大方向上,“黄金十年”与大陆“十二五规划”接轨,以及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谈判,皆是当前应努力以赴的重点工作。

  所以,两岸应该尽快协商建立因应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机制,重点可从区域性及功能性合作两方面着手。大陆海西区与台湾合作与经济现实有很大差距,可以透过协商作务实调整,从具体项目合作着手,体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金融及产业方面,可择取重点项目进行功能性合作,发挥短打功能,及时为双方经济注入短期激励效果,并从经验累积形成有效合作模式,再逐步扩大至全面合作。

  总之,两岸合作机制须朝目标明确可行、计划务实细致及执行迅速有效,进行规划及设计,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降低全球经济危机的杀伤力。这也是两岸经济能否迈向全面性合作的重要试金石。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