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报:罗姆尼赢辩论为时过晚 恐难赢美国大选

2012年10月08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图为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与妻子。  

  中新网10月8日电 《澳门日报》7日刊出社论说,奥巴马与罗姆尼3日的辩论结束,罗姆尼被认为表现出色,奥巴马表现平平。分析称,奥巴马团队过于轻敌,采用防守策略,不像罗姆尼甚具攻击性。罗姆尼可能因在辩论中明显占上风而使募款暴增,但问题在于,是否已为时过晚,从而无法扭转情势。因为少有证据证明,辩论能改变选举结果。

  文章摘编如下:

  争取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10月3日晚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进行第一次电视直播的辩论,两人主要在各项内政问题,包括经济、税务、教育、医疗等问题上,针锋相对。辩论结束后,罗姆尼普遍被认为表现出色,整晚大部分时间采取主动进攻,向奥巴马步步进逼,令奥巴马的表现相形见绌。这场辩论令美国选民对罗姆尼的好感大增,保守派阵营士气大振。

  这是三场总统辩论会中最重要的一场,因为两位候选人争辩的,主要是美国人民最关心的内政问题,尤其是经济状况。罗姆尼似乎胸有成竹,有备而来,一开始便主动发动攻势,炮轰奥巴马在位三年半期间,美国经济持续疲弱,失业率长期高企在8%以上的水平,民不聊生。他说:“我最关心的是,我们走在一条不成功的路线上。总统现今的看法,与他四年前角逐总统时是一样的,花多些钱,抽多些税,监管多一些。这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正确答案。带领维持现状,对今天挣扎过活的美国人毫无帮助。”

  奥巴马实时反击,指美国的经济乱局,是前朝共和党政府的总统小布什遗留下来的。他上台后,已经成功避免美国经济大崩溃。他批评罗姆尼重蹈覆辙,有意重推那些于四年前弄垮经济的政策。

  罗姆尼在九十分钟的辩论中表现淡定及充满自信,非常进取,但言词并不挑衅,他今次的表现可以说是为他的选情注入新的动力。反观擅长电视辩论的奥巴马,今次表现平平,说话经常停顿及哑口无言,看上来有些紧张,而且经常垂下头,反映他自信不足,又好像不想出席这场辩论似的。无论是民众、身体语言专家或政治分析家都一面倒认为,罗姆尼这晚赢了奥巴马,是他参选以来最漂亮的一仗。但是,这场辩论是否足够令到罗姆尼在全国民调中反超前奥巴马、甚至扭转选情的劣势,情况却又未必。

  奥巴马当晚的表现虽然失色,但又未至于犯下严重错误,令选票大量流失。

  罗姆尼在舌战中令人刮目相看,他的竞选团队应记一功。为了扭转上个月罗姆尼失言,指“政府养懒人”而造成的灾难,他们特别请来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波特曼当反派,扮演奥巴马,集中攻击罗姆尼不关心普通百姓。波特曼曾经是罗姆尼竞选拍档的热门人选之一,在特训中,连罗姆尼都指他扮演得非常成功,多次想踢波特曼出房门。

  相反,奥巴马的团队就过于轻敌,以为奥巴马一定会成功连任,所以采用防守策略,不像罗姆尼般在辩论中甚具攻击性。这也反映了奥巴马与他的团队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罗姆尼经常说错话,无翻身的机会。无论如何,是次辩论有助选民进一步了解两位候选人。

  经过数周艰困之后,如今罗姆尼因在辩论中的强势表现而取得立足之地;但问题在于,这是否已为时过晚,从而无法扭转情势。

  罗姆尼可能因在辩论中明显占上风而使募款暴增,使游离选民对他产生好感,并大获共和党内支持;也可能因媒体报道对他肯定而获利。但因距大选日不足一个月,罗姆尼已无时间抢占优势。昨天公布的路透社和易普索民调显示,全美已有35州展开某种形式的投票,并已有6%选民投下了选票。同时尽管辩论是历次总统选举期间最令人难忘的活动,但却少有证据证明,辩论能改变选举结果。

  值得奥巴马庆幸的是,美国劳工部五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九月的失业率降至百分之七点八,为近四年来首次低于百分之八。

  这项重大利好消息,不仅将一扫其首场辩论表现欠佳的颓势,也可能在大选前最后一个月为他赢得更多中间选民的选票。在今年十一月六日大选之前,美国劳工部还将公布最后一个月的就业数据报告。如果失业率继续下降,很可能帮助奥巴马成功锁定胜局。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