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研究生种地是矫正人生坐标清醒剂

2012年10月19日 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研究生回乡种地 老父亲羞愤自杀  来源:江西卫视

  中新网10月19日电 河北人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服毒自杀。美国《侨报》刊文说,“成才”的真正涵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因此,“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文章摘编如下:

  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父亲深感颜面尽失而选择服毒自杀,的确是一个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但研究生苦读数年而返乡种地,是不是中国式教育失败的案例值得商榷。反而,当地由村民从艳羡到鄙夷的态度逆转,并由此刮起的“读书无用”风潮,或许是更需关注与反思的真正悲剧。

  曾经,“知识改变命运”的格言鼓舞了多少寒门学子发奋求学,跳出农门。即便是在打破大学生包分配教育体制的今天,“高学历”作为好就业、就好业的“敲门砖”,仍不失为农村娃改变现状、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知识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才会显示其力量,只有当其转化为就业能力时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应该说,苗卫芳“高不成低不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心态自闭和能力不济。读研究生如同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一样,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而谋职要求是便于实现“写作”梦想。但他显然已经忘记生存第一、骑驴找马的道理。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

  退一步讲,即便是“研究生种地”,也并非简单意义的“回到原点”。受过高等教育的苗卫芳已是有别于父辈、掌握新识的新型农民。“种地”不过是务农的代名词,只要思想开放、深入扎根,在农村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依旧可以怀揣“写作”梦想。在猪肉价格飞涨的那些日子,不是曾有教授鼓励学生到农村养猪吗?更何况学长们早有出摊卖肉、外出打工和当村干部的先例。

  “成才”的真正涵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便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不读书愚昧,终究“无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张玉胜)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