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美记者见死不救 引新闻道德与人性争论

2012年12月06日 15: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美报纸刊登地铁轨道上男子求生照引发讨论  来源:辽宁卫视

  中新网12月6日电 香港《文汇报》6日刊文说,纽约地铁堕轨事件并不鲜见,过往亦曾有人因此丧命。但《纽约邮报》刊登意外发生前一刻的照片,却引发新闻道德与人性的争论。舆论争论焦点有二:一是《纽邮》摄记阿巴西应否为拍照见死不救;二是《纽邮》刊登照片是否恰当。

  文章称,笔者不禁忆起另一件相似的事件。1993年南非小报记者卡特奉命前往苏丹报道当地饥荒,一次,他看见一名小女孩正艰难地爬向食品发放中心,身后一只秃鹰对濒死的她虎视眈眈。卡特小心翼翼选好角度,拍出著名照片《饥饿的苏丹》(Starving Sudan),在翌年获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奖。然而数月后,拍摄者却因受不住大众指责见死不救及内疚而自杀。

  文章称,阿巴西显然没有卡特当年的从容,他在千钧一发间本能地取出相机,留下震撼一刻。阿巴西称,希望藉闪光灯警告列车车长,故连续按下快门49次,照片只是拯救行为的副产品,不过事实与否只有留待往后验证。

  文章称,人们并不买阿巴西的帐,而且将《纽邮》推到火线。不少新闻工作者不屑《纽邮》的处理手法,认为照片并不具有值得冒犯读者仍要采用的新闻价值。

  文章称,《纽邮》向来素以“出位”见称,今次藉标题渲染受害者的无助感和悲惨遭遇,难免引起民众不安和不满。然而,《纽邮》面对批评不仅未有歉意,甚至在twitter上大肆宣传。

  文章称,新闻道德与生命究竟该如何界定?笔者以为,尽管记者有自己的专业要求,有着向读者提供独一无二作品的“天赋使命”,但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面前,他按动快门之手如果化作拯救生命之手,将更为神圣。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