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香港医疗产业独资进入内地 成效一举多赢

2013年03月22日 14: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22日电 香港《商报》21日刊载社论指出,内地医疗市场对香港逐步开放是两地医疗合作发展的又一重要进展,这种医疗服务的输出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来帮助香港和内地在专业领域上的合作交流踏上新的台阶。

  文章摘编如下:

  内地首家香港独资私人医院,20日在深圳举行了开幕仪式,这不单是香港医疗产业北上的新台阶,更为两地经济融合发展写下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篇章。

  自从CEPA生效以来,内地医疗市场对港逐步开放,目前已有72家港资合营医疗机构开办,此外广东省还批出了19张批准书让港医开设诊所或门诊;继港大深圳医院启用之后,此次首间香港独资私人医院开业,无疑是两地医疗合作发展的又一重要新进展。

  近年,内地客南下享用香港医疗服务,已成为两地交流的常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之窘,特别是产科方面;香港业界北上直接在当地提供服务,向内地输出医疗管理、人才、技术、品牌等,不但有助纾缓香港的供应及土地压力,亦有利香港医疗产业尽情挖掘发展机遇,内地客及在内地养老的香港亦毋须长途跋涉赴港求医,同时也配合到内地新医改发展提高医疗质素,可谓一举多赢。当然,CEPA尚存不少“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的情况,香港医生北上也多少会有水土不服问题;不过,随着两地交流发展日趋成熟,以及愈来愈多港医北上执业,由合营到独资,由专科到全科,服务对象由高端的到普罗大众,在港式经营的同时加强本土化,香港北上医疗服务一定愈臻完美。

  除了医疗,香港北上发展的服务输出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服务产业,也理当推广至其他类似产业,尤其是一众新兴优势产业。当中,教育就是最佳例子之一,跟医疗产业一样,两者均面临应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施政报告之中也有对此着墨;不论大学抑或学前教育,转以服务输出模式,非占本地学额而是直接到当地设校办学,则可平衡到本地需求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两地经济民生创造多赢。检测认证业亦然,特别是近期奶粉风波之后,从检测方面助内地确保奶粉质量,不单惠及内地广大父母与儿女,亦可纾缓香港奶粉供应压力和猖獗的水货活动问题。其余如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以至其他各行各业,均可套用类似的服务输出模式。

  香港坊间有谓“四师”——建筑师、会计师、律师、医师,均已透过CEPA先后取得资格互认进军内地,展现了更阔更广的发展前景。正如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日致辞时表示,两地在这些专业领域上的合作交流又踏上了新的台阶。深圳市长许勤亦指,深圳计划今年制订未来产业的发展计划,包括高端的医疗卫生、养老事业等等,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和香港各界探讨达成合作共识。

  事实上,CEPA实施至今已达9年,补充协议也达9份,最新则刚于今年初生效,很多领域经已逐步对港开放,但还有不少范畴尚待研究处理。李克强总理前年访问香港带来的中央惠港“36条”,就提出争取“十二五”末期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加之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先行先试”的政策背景下,特区政府诚应继续主动出击,加强与广东合作,研究打开更多大门、小门,而两地业界亦应积极用好政策优势,好好促进两地服务业互补协同发展。(李哲)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