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中国反垄断迎密集执法周期 凸显民生导向

2013年08月23日 1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反垄断扩大 石油等四行业均在调查视野内  来源:广西卫视

  中新网8月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3日刊载《助益中国经济,反垄断还需再提速》一文,文章指出,近来,中国反垄断调查和处罚不断提速,这释放出国家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不仅可能成为常态,更会走向纵深,而这对当前处于增长放缓、寻求内需驱动的中国经济大有帮助。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的《反垄断法》在颁布五周年之际,迎来了一个密集执法周期:8月1日,上海市高级法院终审宣判,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纵向垄断成立,成为中国首例纵向垄断民事诉讼案;8月7日,发改委开出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共被罚约6.7亿元人民币;8月12日,发改委又针对黄金饰品行业开出首张反垄断罚单,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及老凤祥银楼等5家金店被罚1059.37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中国反垄断的提速还可再往前追溯。时间刚进入2013年,发改委就先后对液晶面板和白酒行业“出手”,涉及企业不乏茅台、五粮液、三星等行业巨头。中国的《反垄断法》虽然颁布于2008年8月,但此后4年时间,监管部门鲜有动作。

  据媒体报道,最早的一个案件可追溯到2011年11月,发改委向山东两家药企开出了中国首张反垄断罚单,总额为700多万元人民币。据称,这也是2013年以前监管部门发出的唯一反垄断罚单。而今年以来,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案例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此力度,无疑释放出国家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可能成为常态,而这对当前处于增长放缓、寻求内需驱动的中国经济大有帮助。

  有分析认为,这一波反垄断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其背后的推动力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李克强经济学”,凸显出新一届政府强烈的民生导向。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在全球经济前景混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转型之路仍需摸索的当下,破除垄断桎梏,引入竞争活水,无疑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并提升公众对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信心。

  当然,要想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帮助作用,还需将反垄断推向更深入。当前社会情绪中的“垄断忧虑”仍需注意。虽然这一波被调查的企业里,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但总体而言还是外资和民营企业占了大多数,而公众直观感受明显的垄断问题,比如手机资费虚高、列车服务欠佳、民航客机晚点、邮政医疗“霸王条款”等,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刑”自然也要上“大夫”。在欧盟,IT巨头微软、英特尔先后“败走麦城”,被开出十几亿欧元的罚单;而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也时常对跨国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说“不”。正如舆论倡导的那样,越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越清楚反垄断的法理:只有冲破既得利益的阻挠,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这波反垄断高潮,无疑带给人鼓舞,但说到底还是要打破扭曲市场竞争格局的既得利益链条,而在当今中国社会最难触动的,往往就是有深厚行政保护色彩的领域。这就需要反垄断调查不再是“周年”之际的应景式运动,而是走向纵深,变成常态化操作;这就需要反垄断执法机构必须直面批评,提高执法能力与透明度;这就需要更宏观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出台更能释放充分竞争的政策……只有这样,反垄断对中国经济的帮助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