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安倍“变相修宪”令中国等邻国忧心忡忡

2013年09月03日 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日探讨制定新法“解禁”集体自卫权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9月3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2日刊载社论《留意安倍以释宪推动“集体自卫权”》,文章指出,由于门槛过高,安倍晋三修宪的企图慢慢开始由“释宪”方式来推动“集体自卫权”。安倍“变相修宪”的方式值得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深切关注。

  文章摘编如下:

  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近的一些言行看,他显然决定不修宪,而改以释宪方式来推动“集体自卫权”。尽管如此,他所推动的“集体自卫权”、2013年“防卫计划大纲”及最近的一些发展,仍让周边邻国特别是中国,感到忧心忡忡。

  安倍在7月参议院选举前一直主张修宪,多次呼吁修改宪法中有关修宪门坎的第96条,以及有关日本放弃战争、没有交战权与不可拥有军队的第9条。然而,在自民党参院选举大胜后,安倍决定改弦易辙,希望以释宪方式来推动“集体自卫权”。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日本宪法第96条规定,修宪案需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席次支持。安倍认为此一门坎过高,希望能降到二分之一。但要修改宪法第96条,就一定需要获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席位同意。在众议院(480席),虽然自民党(294席)与公明党(31席)合组的联合内阁(325席)超过总席次的三分之二(320席),但公明党一向反对修宪,不可能为自民党所说服。

  至于改选后的参议院(240席),自民党(115席)与公明党(20席) 加起来勉强过半,因为公明党反对修宪,即使加上大家的党(18席)与维新会(9席)的支持,也不可能超过总席位的三分之二(160席)。

  其次,即使勉强修宪成功,还要过公民投票过半票数这一关也不容易。据朝日新闻去年一份民调,赞成修宪与“集体自卫权”民众曾高达51%,中立的有31%,反对的仅18%。2103年,朝日新闻再次民调显示,支持者下降到44%,中立32%,反对则上升到24%。

  第三,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等,都对日本推动修宪与“集体自卫权”持反对态度。连一向支持日本扩充军备的美国媒体,像《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都有社论与专栏表示质疑。

  安倍决定以释宪方式来推动“集体自卫权”的政治意志,也从他8月8日任命前驻法国大使小松一郎出任内阁法制局长官可见一斑。自战后以来,内阁法制局不受政党轮替影响,拥有独立的宪法解释权。以往日本之所以没有行使“集体自卫权”,主要是受限法制局的宪法解释。安倍于2006至2007年担任首相期间,曾试图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但包括法制局长官在内的官员都宣称要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安倍才未能如愿。

  这次安倍显然是“吃了秤铊铁了心”,强势任命小松出任法制局长官。小松曾在第一届安倍内阁(2006-2007年)担任外务省国际法局局长,积极拥护行使“集体自卫权”,和安倍可说声气相投,立场一致。

  当然,即使小松担任法制局局长后,会全力以赴推动有关“集体自卫权”的释宪,释宪还是会面临强大阻力。据朝日新闻8月25日公布的民调,反对释宪者竟然攀升到59%,支持者维持18%不变。甚至在安倍内阁的支持者中,反对释宪者(49%)也比支持者(37% )来得多。更不用说不支持安倍内阁的日本人中,反对释宪者更高达81%,支持者仅有13% 。

  为了透过释宪推动“集体自卫权”,安倍内阁已推出一系列作法:首先,自民党6月4日提出“防卫计划大纲制订建议书”,建议制订国家安全基本法、成立国家安全会议、发展先制攻击战略武力、建立海军陆战队、推动预备军官制、修改自卫队法、修正武器输出三原则等。此外,日本也加速研发新武器,包括最近推出的“出云号”轻型航母。

  其次,召开座谈会建议政府改变宪法解释,允许自卫队更名为“国防军”,修改“防卫出动”的不合时宜规定,以有效行使“集体自卫权”。

  第三,自民党也将寻求其他党派如公明党、大家的党与维新会的支持。

  第四,由防卫省官员进行“集体自卫权”相关政策的规划与法规的制订。

  最后,尽管中国大陆、韩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都对日本以释宪方式推动“集体自卫权”深表疑虑,但安倍内阁仍将与相关各国沟通,以尽量化解反对声音。问题是,除非日本能真诚地对二战罪行道歉,让各国相信日本不再步军国主义老路,否则日本前往各国沟通不免会徒劳无功。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