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探月探出大陆实力 不只月球“踩几脚”

2013年12月17日 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华媒:探月探出大陆实力不只月球“踩几脚”
    图为登上月球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在15日4时35分成功分离,巡视器“玉兔号”在月面印出了两道深深的痕迹。(新华社)

  中新网12月17日电 中国大陆的嫦娥三号已经在月球平安软着陆。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壮大,其综合实力也在迅速增强,深太空探索能力只是其中一面而已。就月球探测而言,未来的竞争不是谁先上去踩几脚取回一些样品,而是谁先成功大规模应用月球的资源,改善地球上的生活。

  台湾《中国时报》17日文章指出,虽然苏联、美国都曾经发射太空飞行器成功软着陆月球,但是1976年之后就没有任何人造飞行器软着陆月球。中国大陆于是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自力发射自己研制的飞行器在月球软着陆的太空科技玩家。日本原先打算2012年让“月亮女神二号”软着陆月球,但已经延期到2014或者更晚。

  长期生疏后,美国已经找不到载人登陆月球的农神五号运载火箭的制造图纸,其他数据的保存情况也出纰漏。例如美国航天总署最初登月的录像带已经被洗掉改录其他的影像,该署后来在澳洲的地面站找到原始数据修复后才有反击登月造假论者的凭借。美国2012年8月9日测试新一代Morpheus无人着陆器失败,到美东时间2013年12月10日才成功测试第二号原型机。所以虽然以前有人做过,但那不等于容易。

  文章说,预计嫦娥三号还有在月球使用(不可见光)光学望远镜、雷达穿透月壤与月岩等首创的科研活动。嫦娥三号任务已经完成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人才是发展本钱

  首先,嫦娥三号着陆器下降级段似乎是由它自身搭载的计算机分析下降照相机拍摄的月球表面坑洞情况的照片来最终微调选择着陆地点。这个技术在飞弹导引方面的应用潜力是明显的。

  其次,自从嫦娥三号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以来,所有多次轨道调整、下降到月球前的减速、调姿、悬停,还有后来释放玉兔号,都是在直播情况下一次指令就完成的。这说明了整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地面测控通信网(包括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指令中心、着陆器、巡视器的分项与总体可靠性与精确性都很高。中国大陆的某些廉价产品固然劣质,但是在重要的地方能够做得很好。

  第三,登月的不只是着陆器和玉兔号,而是中国大陆的计划管理能力、巨大的系统工程实力、广泛的科技底子和工业制造能力凝聚在一起的成果。

  第四,中国大陆的太空科技人才队伍年轻人很多,这是未来持续发展的本钱。

  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壮大,其综合实力也在迅速增强,深太空探索能力只是其中一面而已。诚然,中国大陆的航天科技实力仍然在有些方面落后于先进国家,但是距离正在缩短。就月球探测而言,未来的竞争不是谁先上去踩几脚取回一些样品,而是谁先成功大规模应用月球的资源,改善地球上的生活。

  专家:国外建深空站势在必行

  香港《大公报》援引探月工程二期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的观点称,中国将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对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的测控跟踪,届时,中国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远超现在已经达到的6400万公里。

  周建亮指出,关于深空探测的能力,取决于天地两方面的能力,如果探测器的能力强,对地面设备的压力就小;如果地面设备能力强,对探测器的要求也就低。所以深空探测的能力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的距离,应该说是由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现在的两个深空站,再加上未来的深空探测器的配合,应该说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比现在已经达到的6400万公里远得多。

  关于是否再建新的深空站的问题,周建亮说,目前已经建成的这两个深空站,一个是佳木斯深空站,一个是喀什深空站,充分利用了我们国家国土的东西纵深,即使这样,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也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也会有8-10个小时跟踪的盲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应该说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实现对我们未来深空探测的全天候的测控跟踪,这样的建设势在必行。

  嫦娥软着陆 中国硬实力

  法国《欧洲时报》16日文章称,美、苏太空计划留给世人很多经验,但也有很多教训。比如在竞争中无益损耗,技术尚不成熟之时涉险冒进,尤其是偏重竞争而忽视民生经济——这一点前苏联教训尤为深重。

  文章说,当今世界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前人的教训理应吸取。中国愿意也有能力为世界提供一个全新的范例,那就是和平开发太空,量力适时地推进航天事业。因此,全球“观众”才有幸看到一幕接一幕中国版的“太空连续剧”。

  文章表示,中国不仅是世界大市场,也是高科技的故乡。中国人与太空打交道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从容。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制等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也在整体、系统、协同地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能把事情办好。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