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报驳“中国查微软是找茬”:别戴政治有色眼镜

2014年07月31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31日电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跨国科技巨头微软中国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并已立案调查。美国《侨报》近日文章称,在“当事人”表示积极配合调查时,西方媒体却“气急败坏”指责中国“故意打压”外国公司,并称微软为“中美摩擦的牺牲品”。说中国“选择性执法,故意找外企的茬”,显然是用政治有色眼镜解读普通的市场规范行为。

  文章称,微软中国此次被查,祸因是其系统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搭售行为等。众多消费者对此早有怨言,只是忌惮于其巨头地位而一直忍受。调查微软中国,其实是一件早该发起的行动。垄断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受欢迎的。美国第一个经济立法就是反垄断法,微软还曾遭遇过美国本国的反垄断调查,以及欧洲国家的反垄断调查。

  文章指出,中国的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调查深入到汽车、通信、奶粉等多个行业,吃罚单的不仅包括韩国三星、LG等外资企业,一些本土品牌如茅台、五粮液都遭遇过巨额罚单。因此,若说中国机构“选择性执法,故意找外企的茬”,显然是一些媒体用政治有色眼镜过度解读了普通的市场规范行为。

  文章认为,媒体无端的指责实际上反映出西方国家对待外企的双重标准。从中国三一集团在美建风电场被禁,再到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遭封杀,中企近年在美屡屡被冠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借口遭政治狙击。而在中国,不论是此前的葛兰素史克贿赂门事件,还是近期的福喜食品安全风波,外企在中国“栽跟头”,证据确凿,咎由自取,怎么称得上是“打压”?西方媒体简单下结论,是误导民众、不负责任的行为,为双边经贸关系添堵。

  微软中国的垄断罪名究竟是否成立,那就通过接下来的调查、取证来说话,反过来看,那也是其证明清白的一个机会。

  文章称,将于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经济领域推进法治建设尤为必要,中国对市场主体的规范会越来越完善,规矩会越来越多,法律模糊地带会越来越少,在以前不够熟悉的垄断调查领域也会越来越游刃有余。从早年的受宠到当下的受罚,外企难免有失落,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心态,学会按规矩办事。(钟海之)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