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欧元区经济矛盾逐渐蔓延至政治领域

2015年01月28日 1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月2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发表社论称,在金融危机后,欧元的功能及角色,受到不少质疑。债权国的国民,不愿为债务国埋单,而债务国的国民,深受欧元区财政纪律制约之苦。这使欧元区债务问题的解决更为棘手。欧元区经济合作的矛盾,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民粹主义政党的抬头,使欧元区的完整性,面对巨大的挑战。

  文章摘编如下: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多个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需要依靠欧洲央行及国际组织的贷款以渡过难关。这些贷款附带的财政节约条件,让许多债务国难以翻身,因此“反节约”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债权国,坚持债务国必须履行贷款条件,并推行紧缩措施以“保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在大选中获胜上台,凸显了反节约与保增长、债权国与债务国的矛盾,也使欧元区面对接二连三的挑战。

  首先,瑞士央行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已实施逾三年的每欧元兑1.2瑞士法郎下限,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一轮的震荡。紧接着,欧洲央行宣布,从3月开始,每个月购买高达60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为期18个月。欧元汇率应声下跌,一度创下11年来的低点。

  相对上,金融市场对这次希腊的选举,反应平和。一方面,市场事先预料到选举结果,因此已经反映在欧元汇率上。另一方面,尽管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及德国在债务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出现严重的分歧,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可能是双方在摆姿态,希腊不至于会退出欧元区。

  然而,希腊的债务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还是充满变数,市场不应过于自信。在金融危机后,希腊获得总额2400亿欧元的贷款,但希腊的经济还是“一蹶不振”。截至去年9月,希腊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希腊左翼联盟将这个困境归咎于贷款配套设下的严厉节约措施,包括减薪、增税、裁员和私有化。希腊目前的失业率高达25%,人均收入五年来下跌了22%。因此,希腊左翼联盟领袖齐普拉斯扬言结束希腊“5年屈辱和痛苦”,要求撇债和重新谈判放宽紧缩,确实反映了不少希腊人的心声,也为希腊与欧盟和国际债主摊牌埋下伏笔。

  然而,希腊放弃紧缩措施,势将引起债权国的反弹。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希腊必须继续推行节约措施及增税,而德国媒体也报道,德国对希腊退出欧元区已做好准备。同样的,德国领袖的强势反应,也是反映德国国民的普遍看法。虽然在介于债务违约及债务摊还之间,还有回旋空间,包括延长债务摊还期或削减贷款利率,但债权国与债务国领袖在各自国内的压力下,要达致折中的方案,是个严峻的考验。在金融危机后,欧元的功能及角色,受到不少质疑。债权国的国民,不愿为债务国埋单,而债务国的国民,深受欧元区财政纪律制约之苦。这使欧元区债务问题的解决更为棘手。

  希腊政局的发展,是欧元区的一个小缩影。它标志着反紧缩政策正在发酵,并将在欧元区产生连锁反应。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欧洲反现状的情绪高涨,导致民粹主义政党崛起,主流政党在选举中已不再是胜券在握。希腊选举的结果,为受紧缩政策之苦的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起了示范效应。

  西班牙新冒起的左翼政党波代姆斯(意思是:我们可以),在成立短短四个月,便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8%的选票及五个席位。与希腊左翼联盟一样,这个政党也主张与债权国重新谈判紧缩政策。除了左翼政党之外,欧元区国家也出现不少狂热民族主义的小政党。这些政党领袖大多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但在反现状情绪推动下,这些政党可能改变欧元区的政治格局。

  欧元区的经济联盟,在金融危机后备受考验。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经济规模不一,财政政策也不划一,因此内部出现不少难以解决的矛盾。欧洲央行最近宣布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是要协助欧元区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但购债的数额是根据各成员国的经济规模而定。此外,欧洲央行只分担20%的债务风险,其他80%由各成员国的央行承担。欧元区经济合作的矛盾,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民粹主义政党的抬头,使欧元区的完整性,面对巨大的挑战。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