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京津冀区域化繁荣 要合作不要竞争

2015年03月03日 09:1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

视频:京津冀为复合型污染 治理难度大  来源:央视新闻

  香港《南华早报》3月2日文章,原题:要合作,不要竞争: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区域化繁荣在新西兰市场尚未实行自由化之前,若其国内食品业巨头被问及谁是重要的竞争对手,高管们通常会说是公司内的其他工厂,而非外国品牌。若天津领导人面临同样问题,答案不太可能是(韩国)釜山甚或成都,而是北京。

  在首次提及启动区域化合作之后的几十年内,京津两地一直相互戒备。只有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并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才开始进入正轨。原因何在?在经济学家张五常看来,地区竞争是中国经济体系架构的基础,“地区间的激烈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秘诀”。由于GDP增速是至关重要的评测指标,有些官员将经济发展视为零和游戏。更为糟糕的是,对官员在同僚中排名起作用的是其相对表现,而非仅限于绝对增速。因此,令你的“邻居”相形见绌比携手共进更重要。

  如今,GDP增速已不再是评估(官员)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和环保因素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但GDP增速依然重要。对“大北京”区域的领导人而言,团队协作可成为一项关键评价标准。为此可引进同僚评估机制,以便由津冀评估北京支持两地增长的作用。

  至关重要的是,一些评测措施的基础或将由“个体”转向“群体”。评估北京市市长或许并不仅限于北京的经济表现,而是基于包括津冀在内的“大北京”GDP增速,反之亦然。这将有助于使其心态由不太狭隘转变为更具政治家风范,对该区域的总体发展有着“更宽广的胸怀”。

  将表现指标从“个体”转向“群体”并非革命性观念;这将只是中国进入一个循环。众所周知,中国的集体主义公社实践曾遭遇失败,个人承包责任田制度则释放出更高的农业生产率。然而,虽然竞争或许适用于个人和企业,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可能已成强弩之末。“资本主义方式”的地区竞争曾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为继续前进,在各省市之间弘扬更“社会主义”的合作之道,或将产生更好效果。(作者莫乃昂,王会聪译)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