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美国拉近与东盟关系各取所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澳门日报:美国拉近与东盟关系各取所需
2009年07月27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7日电 《澳门日报》26日发表社论说,虽然外界多解读美国积极参与东盟,意在牵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势力,但更重要的是,亚洲经济仍快速发展,刚历经金融风暴的美国势必要与亚洲发展更深入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条件。虽然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一直存在,但从希拉里多次强调美重回东南亚,对这个地区的重视程度显然比过去增加。对东盟国家来说,与美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本身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灵活、主动调适大国的势力平衡,这样才能更显现东南亚地位的重要性。

  文章摘录如下:

  经过数年轻忽,美国决定重新聚焦亚洲,为此到访泰国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二十二日郑重宣布,美国“重返”亚洲!希拉里说,她二月上任后的首度出访,选择前往亚洲而非如过去般前往欧洲,这是美国新政府重视亚洲的证明。希拉里随后代表美国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希拉里此行旨在拉近美国与东盟关系,从而增强美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

  希拉里二十一日结束对印度的访问飞抵泰国首都曼谷,二十二日前往布吉,出席当天举行的东盟与美国外长会议以及二十三日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这是希拉里出任美国国务卿后首次参加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希拉里在东盟十国与美国外长会议上,代表美国政府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诞生于一九七六年举行的首次东盟首脑会议,是东盟主要文件之一。内容包括签署国承诺相互尊重独立与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一九九八年,东盟外长签署条约修改议定书,使非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可以加入这一条约。

  过去美国一直不愿签署这项条约,担心此举会让华府在政治和安全议题上对东南亚施展影响力时绑手绑脚。但中国已于二○○三年加入该条约,扩大对该区域的影响力,加上美国拒绝加入,给人华府似乎不重视东南亚的猜疑,终于让美国改变态度。直至今年二月,除东盟十国外,已有十五个域外国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印度等国均已加入。

  前东盟秘书长、现任新加坡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塞维里诺说:“显然美国已经认定,签署该条约的好处大于必须承担的代价。”一名东盟外交官表示,东亚峰会有跃居为一个巨型贸易战略集团的潜力。如果美国不加入,便无法对这个包括中、印的区域集团发挥影响力。

  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被认为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强烈信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有感于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有必要加强,也认为多年来对缅甸的经济封锁并未能改变缅甸现状。因此,奥巴马上台仅一个月便推出亚洲新政策,包括调整对东盟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参与东盟舞台,更有利于“对付”缅甸和朝鲜,同时遏制其它大国在这一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其中所谓的“大国”,外交界一般解读为中国。此前日本媒体报道,美国欲强化与东盟关系,提出开发湄公河流域,但排除中国。此计划得到日本的赞同。中美问题专家裴敏欣则认为,美国确实有遏制中国、扩大美国影响力的考虑。不过,美国会在具体方式上比较巧妙一些,并不想在不十分重要的问题上与中国正面冲突。

  除了有意牵制中国在亚洲的势力之外,经济也是美国签署条约的重要考虑。中国与东盟明年将完成自由贸易区,双方进一步整合,根据这次会议发布的东盟外长公报,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提供东盟一百五十亿美元商业信贷,包括十七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中国也与东盟共同设立一百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基金,有助东盟完成区域的交通运输,中国对东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外界多解读美国积极参与东盟,意在牵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势力,但更重要的是,亚洲经济仍快速发展,刚刚历经金融风暴的美国势必要与亚洲发展更深入的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条件。虽然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一直存在,但从希拉里多次强调美国重回东南亚,美国对这个地区的重视程度显然比过去增加。对东盟国家来说,与美国在经济技术上的合作,也有利于本身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灵活、主动地调适大国的势力平衡,这样才能更显现东南亚地位的重要性。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