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盘点60年 震撼世界的“中国之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澳门日报:盘点60年 震撼世界的“中国之声”
2009年09月22日 1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2日电 《澳门日报》22日刊出一组文章,盘点新中国60年的重要发展成果,以及在世界经济与外交舞台日益重要的表现。文章说,回顾60年历程,感动中国、震撼世界的“中国之声”数不胜数。中国制造享誉全球,领舞国际外交舞台。

  文章摘编如下:

  图强追梦一甲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正向我们走来。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逬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一段六十年的时光,是一段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

  回顾共和国六十年辉煌历程,感动中国、震撼世界的声音数不胜数。历史的声音需要留存,人民的声音需要珍藏、中国之声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时间下午两时五十九分四十秒,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主操作员韩云梯按下了激动人心的最后一个按钮,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腾空而起,随后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朶极为壮观的蘑菇云。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送到人们的耳畔,中国的大街小巷,涌动着欢呼雀跃的人群。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题为《解放思想,实时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零时四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吿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零时,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八年八月八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阵阵击缶声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宣吿着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

  ——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神七”载人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迈出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二○○九年五月十二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鎭隆重举行。“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吿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讲话见证了废墟中重生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铺就大国腾飞路

  新中国成立前,在世界经济“俱乐部”中,几乎听不见中国的声音。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倒退、交通破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新中国经济建设简史》一书这样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

  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伟大飞跃。下面一组数字鲜明地描述了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跨越。

  GDP突破30万亿

  一九五二年,五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値(GDP)只有六百七十九亿元(人民币,下同)。一九七八年,增加到三千六百四十五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二○○八年超过了三十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八点一,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七十七倍。

  一九五二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一九七八年也只占到百分之一点八,而二○○八年已占百分之六点四,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一九七八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百分之零点八提高到百分之七点九。

  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一九五○年,中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六十二亿元,到二○○八年突破六万亿元大关,近六十年增长了约一千倍。

  农民收入增百倍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文波曾介绍说,一九四九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四十四元;二○○八年,中国城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一万五千八百七十一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四千七百六十亿元。按可比的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二○○八年较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一百○八倍。

  相比之下,英国几乎用尽了整个十九世纪才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二点五倍;在一八七○年至一九三○年间,美国花去了六十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三点五倍;日本在一九五○年到一九七五年这二十五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六倍。而新中国成立仅仅六十年,GDP从“国际谷底”一跃到世界第三。

  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一位英国学者曾这样概括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凡是中国能大量生产的,你就要尽快回避,否则你自掘坟墓。凡是中国不能大量生产的,你就要拼命生产,那才无往不胜。”这种颇为夸张的说法从侧面勾画出了中国制造业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大量机会和挑战。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年长些的人,对早年物质匮乏的状况都有深刻的印象。而今,中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家住华盛顿的美国人琳达•斯特福德一家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中国:早晨叫醒的闹钟、盥洗室里的牙刷毛巾、上班的套装和皮鞋、办公室的空调和咖啡壶,以及女儿最爱的芭比娃娃,全都是“中国制造”。

  “就算不走出美国,身边也到处都是中国!”她感慨万千。

  二○○八年末,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撰写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语出惊人”。作为世界著名宏观经济学家,麦迪逊在书中称“中国可以在二○一五年超过美国,重新恢复它曾经拥有过的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几年前,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大胆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可能在二○三○年左右超过美国,而麦迪逊又将这一时间表提前了十五年,距今也将不过是六年之后的事情。

  中国领舞国际外交舞台

  从一九四九年到二○○九年,从新中国进入世界舞台,到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全球治理;从建国之初艰难打开局面,到今天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领舞者,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抗美援朝让中国人民意识到,经济建设必须有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亮相,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中国的外交方针,由“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转变为“必须走出去”。

  一九五五年,冒着西方各国的冷嘲热讽和国民党势力的破坏、刺杀危险,周恩来率团参加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会上,他表达了“求同存异”的思想及与美国坐下来谈判的意愿,震动了世界。会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新中国通过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自信地迈出了“走出去”的道路。

  中国代表出任要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参加了各种国际组织,在联合国的活动也日趋活跃。

  如今,新中国的建交国已由成立初期的十八个增加到一百七十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已经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敎育、卫生、军事等各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代表也越来越多地被推举到国际组织的重要岗位上。一九八四年,中国法学家倪征焕第一次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二○○六年,中国香港人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该组织五十八年来首位担任该职的中国人。二○○八年,北京大学敎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成为首位在世行获得如此殊荣的中国人。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用六十年的时间,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在世界改变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改变世界。

  毫无疑问,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六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在腾挪转换中不断扩大。中国不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生产,而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国内经济发展,使得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增强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于一个在近代史遭受过沉重打击的民族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其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