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向“房多多”开刀清房 其他地方还等什么?

2013年07月01日 14:29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曾几何时,官员的房产如“神马”一样神秘,问不得,说不得,碰不得。

  但是突然间,这种情况在安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徽省的清房行动因此以一种发起者始料未及的方式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早在2013年2月底,一份详细的安徽省清房行动方案便已下发。清房范围并不仅限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审判、检察、事业单位,政府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教育机关、民主党派在职领导也被纳入其中。

  安徽清房行动拉开序幕,让很多官员慌了神。2013年年初,各地更掀起过一股揭发“房姐”“房叔”及“房媳”的风潮,一批拥有惊人数目住房的官员更触动了公众神经。在安徽,也有“房多多”,2013年年初,合肥市新站区站北社区原书记方广云作为“房地产大亨”进入公众视野。在一个中产阶级买一套公寓都不容易的城市,方广云被指控套取侵占了安置房136套,当地人甚至称其为“房叔”。

  向官员中的“房多多”开刀,“清”是第一步,也是回应百姓期待的第一步。

  群众痛恨“房多多”,希望严肃处理“房多多”们的问题,还社会一个公平公正。

  评论人冯创志在观点中国网发表评论《安徽清房是清理“四风”的务实举措》,认为安徽清房举动是在中共治理官员作风“八项规定”,尤其是着手部署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出现的一场重大活动。可以说,是联系安徽实际对官员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举措。这样的看法代表了很多网友的心声。

  安徽的行动值得各地仿效。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限制以用姓名查询他人房产信息,这种做法引起很大争议。“房多多”是客观存在的情况,限制查询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被一些有问题的官员误读。官员的合法房产受法律保护,但是“不义之财”绝不应该在“保护”范围内。

  有报道称,这次清房,是“省领导震怒”的结果。

  这一情形令很多评论人担忧不已。燕赵都市报特约评论员徐冰在《安徽清房行动有多少持续性》一文中说:人们有必要追问,如果省里领导不“震怒”,清房行动是否还会出现?如果省里领导换了,清房行动是否还会继续?清房行动会持续多久,会否半途夭折虎头蛇尾?

  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安徽就进行了多次清房行动。上轮清房行动,一共查处了500多位厅级干部和2000多位处级干部,追缴了2亿多元的房产。然而近十年的清房行动依然受到了无数的阻力,如2007年此行动就曾中断。

  “一场没有百姓参与支持的行动,其结局如何,也可想而知。”光明网评论员称“安徽清房行动刮来一阵清新之风”,但也直言不讳地认为清房行动应转化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评论人赵永福在金羊网则提醒:清房行动不能搞“走过场”。他认为,“查”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止于“查”,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核实和惩治。不光要“查”,还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保证“查”得全、“查”得真,决不能装装样子,治标不治本。此外,还要探索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长效机制,防止“纠而复生”或“由明转暗”,决不能“一收了之”。

  清房毕竟还没有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依靠制度而不是某位领导的发怒,这是清房能持之以恒的力量所在。

  眼前,最需要做的是,依法、适度解除“查房限制”,引入群众参与、群众监督机制,打一场清房的人民战争,让问题房源无处躲藏。

  安徽清房了,其他地方还等什么?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