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地产今年调控节奏不会放缓 房价有望回归理性

2013年11月08日 10: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近日,有媒体对2011年房价走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多达94.4%的受访者认为楼市有泡沫,但47.8%的人仍认为今年房价将稳中有升,14.2%的人甚至认为今年房价将迎来报复性反弹。只有37.9%的人选择稳中有降或大幅下降。

  在经历被誉为房地产业调控年的2010年后,新年伊始,各地楼市再次躁动。展望2011年,房价是涨是跌,一时间业内外众说纷纭。

  然而,无论是涨是跌,可以确定的是,在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从紧的宏观调控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房价也会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

  面对高速上涨的房价,从2010年1月起,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始终在加力,然而时至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却交出了一份“飘红”的成绩单。

  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拴住疾驰狂奔的房价“野马”,仍需完善调控手段巩固成效。“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明确表示了2011年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的决心。

  姜伟新表示,2011年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的节奏是不会放缓的,如果还会继续延续新一轮房地产热潮的话,第三轮房地产调控就可能如大家期待的那样出现了。

  此外,日前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楼市也进行了政策定调,加快发展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制”模式。

  由此可见,国家在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的同时,作为影响房价走势的核心,商品房市场的调控未来不会减轻。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预测,土地、信贷、税收等政策将进一步趋紧,此轮调控中的一些政策措施会常态化、长期化,这也必然会对楼市产生相应影响。

  部分城市可能试征房产税

  去年以来,上海、重庆、深圳将进行房产税试点的消息不断引起关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2011年部分城市推出房产税试点的可能性很大。高力国际华东区董事长翁琳认为,从目前的新政状态看,楼市调控逐步走向综合调控,而不是采取立竿见影的单一打击政策,房价调控开始打出组合拳。

  虽然,目前悬在房地产行业头上的众多调控利器中,房产税是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法宝之一。不过,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近期表示,不是房产税出台就可以解决楼市的问题,大家把房产税作用看得过高,房地产市场要加快法制建设和管理。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也指出,推出房产税一是想抑制投资性需要,以此平衡房价增长;二是为地方政府开辟稳定的税收来源;三是抑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尹伯成认为,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才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根本,调控政策一旦发生松动,房价或将出现报复性反弹。

  翁琳认为,鉴于房地产市场面临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现行的经济形势和再次加息的影响下,预计这种综合调控的模式将会被保持下去。

  房价有望回归理性

  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从紧的宏观调控,盼望房价下跌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底,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报告预测,2011年,在部分房企抛售的压力下,房价会出现接近20%的下滑。而中国社科院发布《住房绿皮书》也表示,房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房价下调趋势显现,整体价格水平会显现下降趋势。

  虽然很多人都希望房价能够下调,但业内人士却认为,2011年房价会继续上涨,而导致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则是通胀。在高通胀预期下,房地产无疑成为普通民众最为普及、最为稳妥的投资方向之一。

  事实上,推动房价继续上行的主旋律依然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土地短缺局面难以改变,城市人口持续膨胀加上居民强烈的改善需求。今年保障房力度的增加,特别是公租房的大量推出,意味着国家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思路发生了根本转变。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预测,2011年全国住宅市场一线城市极有可能会出现回调,不过幅度有限,在5%左右。如果同时考虑到开发建设以及财务成本的增加,显然实际降幅要超过5%。而三、四线城市正处于成长阶段,很难受到影响。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