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危改新房”托起农民“安居梦”

2013年12月09日 11: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最危险房屋、最困难农户的“两最”危房是贵州农村的民生难题。作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近年来贵州针对“两最”危房开展了大规模改造工作,170万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在贵州崇山峻岭间,一栋栋安全适用又充满地方特色的“危改新房”托起了农民的“安居梦”。

  “祖祖辈辈想住新房的愿望实现了”

  从铜仁市思南县凉水镇红岩底村的山脚往上看,几排布局整齐的民居在青山中显得格外醒目。红色木板做墙,白石灰刷檐,红白相间、绿树相衬,小山村俨然就在画中。这是红岩底村农村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据凉水镇镇长刘继勇介绍,当地89户村民长期受山体滑坡影响,政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将村民整体搬迁至此。

  记者在红岩底村采访看到,一条安装着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环绕几十栋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房屋,村前还有近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祖祖辈辈想住新房的愿望实现了。”罗福柔说,新房结实,通水通电,一家三口住着非常宽敞。进村路配套修好了,燃料、粮食可以用车运进来,村里办红白喜事也有了宽敞的地方。

  在一些地方,农村危房改造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永安村村民雷愿发去年将房子翻修一新,外观改造成具有黔北特色的雕梁画栋风格,包括政府提供的6500元农危房改造资金总共花了8000元。“房子修好了,今年准备利用家里的茶园开设农家乐。”他说。

  贵州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当年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贵州农村危房户有192.48万户,目前已改造完成170万户,今年将提前一年基本完成统计在册危房的改造任务。

  民生资金“加减法”,攻坚“两最”危房

  2012年9月7日云贵交界地区发生5.7级地震,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部分农房倒塌或成为危房。云贵乡检角村彝族村民文义军家原来的3间土墙房整体坍塌,震后一家5口人住进活动板房。

  “家里没有钱修新房,我担心会在活动板房一直住下去。”文义军说,没想到政府不到半年时间就帮自己建了新房。

  在检角村的一块开阔地上,30套集中安置房已经竣工,全村地震危房户的住房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威宁县需重建房屋的554户受灾群众已全部住进新房。威宁县能在短时间、大范围解决最急需改造农户的住房问题,正是得益于贵州省做好民生资金“加减法”,攻坚“两最”危房的政策。

  贵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面临的最直接困难就是地方财力有限,农民自筹资金能力弱,为此,贵州做起了民生资金“加减法”。

  加大有关投资,减轻农民负担。中央和贵州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力度,先后2次提高补助标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0多亿元。截至目前,除中央补助的约90亿元专项资金外,贵州省级和各市县还分别补助、匹配了约40亿元。

  减少审批流程,整合使用资金。贵州赋予了县级政府对村庄整治、扶贫开发等相关资金的捆绑使用权,有效盘活了民生资金。同时探索了“整市县推进”“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原址修缮重建”等做法,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贵州经验”。

  “德政工程”将惠及更多农村危房户

  “今日党情系百姓,厚德惠民得新房,改造危房安民生,整村推进为民富。”这是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村民自发集资修建的“饮水思源亭”中的碑文。曾经房屋破旧、垃圾遍地的摆贡寨,经过农村危房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将这项工作视为“德政工程”。

  如今,这项“德政工程”将惠及更多农村危房户。贵州已经启动了第二轮农村危房改造前期工作。按照规划,贵州将从2014年起,用7年时间基本改造完成2008年以来新增的农村危房户220万户。

  因自然灾害和房屋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目前贵州农村危房仍量大面广。思南县天桥社区下坝组76岁低保户邹圣珍住在一栋修建了40年的木屋里,近年来房屋破损情况愈发严重。邹圣珍说,自己靠着低保金生活,没有能力修新房,“希望国家帮助我,让我多享几年福”。

  在新一轮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邹圣珍的“安居梦”将有望迅速实现。记者采访了解到,贵州新一轮的农村危房改造不仅将继续着力解决“两最”危房问题,实现新增农村危房户“应改尽改”,还将采取措施促成“安居”和“乐业”并举。

  为此,贵州要求各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中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环保、沼气等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对有条件的农户重点在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旅游景区、高效农业示范园、产业园区周边集中修建安置点进行安置,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问题。(记者王念、胡星)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