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蓝印户口最后狂欢 武清楼市前路迷茫(5)

2014年05月05日 07: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警惕新城建设过剩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新城建设愈演愈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环北京地区的河北、天津的部分县市,已经或准备规划多个新城,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蓄势待发。

  据悉,河北保定市因“副都”概念一夜成名,目前已谋划确定了总规划面积1149平方公里的34个重点园区,涵盖保定主城区、高碑店和涿州市;廊坊市的固安县因紧邻首都第二机场已规划了6个临空经济产业园区,永清县台湾工业园区已作为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的备选地;唐山曹妃甸新区重提对接北京产业;天津武清区已有京津科技谷、京滨工业园等5个园区,宝坻区规划了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

  产业协同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各地往往是产业未动,政府先行,各地政府依然扮演的是行政主导角色。事实上,城市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产业转移、企业搬迁是市场选择的过程,政府需要做好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吸引企业进驻,从而形成新城。“如果光有新城,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生态环境等配套能力比较弱,那么转移过去的企业可能会死掉。”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指出。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不应成为环京津地区新城热的助推器。

  仔细分析来看,保定、廊坊、天津等地规划的新城其实难以实现。比如保定提出的34个产业园(累计1149平方公里)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转移,规模偏大。此外,保定称还要建设京南大学城,已经与北京中关村、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指出,1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主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1万人,这总共可以承接1000万人,北京不可能迁过去这么多人。而过去北京周边地区建了那么多大学城,其实都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廊坊大学城。主要原因是,该地没有知名高校,而原高校老师不愿到这些地方教学。

  此外,河北11个地级市和天津都在“争抢”北京的项目,保定和廊坊甚至派出副市长级别的政府团队专门对接北京。专家认为,北京能转移的产业是有限的,这么多城市最终各分到多少是不确定的;但目前周边地区规划的新城能容纳两个北京都不止,显然新城建设过剩。

  不过,新城还在纸上,房价已然飙升。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出台后,环京津地区的房价涨幅普遍超过10%,保定楼市更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警告说,过度的新城建设可能造成房地产的泡沫和崩盘。当新区面积无限制扩张时,房地产需求会达到临界点,一旦超过临界点,地产销售就会出现饱和。如果政府在制定规划时,由于对人口和房地产需求出现误判,在新区过度放大地产空间,一定会导致地产崩盘,特别是在一些三线城市和地、县两级城市。另外,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基本上来源于土地出让收益。一旦土地出让和房地产销售在击鼓传花过程中导致市场崩盘,一个美好的新城建设的目标就会转变成债务链断裂的危机。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政府真正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摒弃GDP至上的观念,根据市场规律搞好产业协同,而不是把政策当概念或幌子来搞新城开发。(本报记者 姚轩杰)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