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城镇化驱动下的大发展

2014年05月05日 16:27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2010年 2013年4年间,贵州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强劲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推进了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夯实发展基础

  2013年,贵州省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54.77亿元,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启动实施铁路、水运、高速公路等“交通会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81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128公里,水运通航里程3563公里;贵阳龙洞堡机场二期投入运营,遵义、毕节、黄平3个机场陆续建成通航,形成“一干八支”民用机场布局;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夹岩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启动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利用工程“三大会战”;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05平方米,4年增加了1.02平方米;城镇供水普及率达88.6%、燃气普及率达58.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4.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9.4%,4年分别增加了3.2%、4.5%、44.8%、19.6%。

  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了综合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大完善,释放内需潜力,为贵州城镇化进一步提速提质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动力。

做大发展空间

  从2013年起,贵州开始实施建设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5个100”工程。2013年,“5个100”工程共完成投资3588亿元,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1340亿元,到位资金4149亿元。

  实施规划引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完成《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2013 2030年 》编制,初步构建起“一核、一群、两圈、六组、多点”的省域城镇空间布局。编制实施了《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全力推进贵安新区建设,重点打造贵阳、安顺、遵义都市圈,壮大和培育省内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经济增长平台。完成毕节、铜仁撤地设市,推进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城镇组群发展。城镇空间结构体系逐步完善,2013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1280平方公里,4年增加了397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明晰发展层级,有效带动了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为贵州城镇化进一步扩容增效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

优化发展路径

  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推动第二产业加速壮大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出台实施工业强省决定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意见,建成工业园区4022平方公里。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364.99亿元、增加值完成557.18亿元,4年分别增加了841.08亿元、333.23亿元。

  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2013年,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40.5%,4年增加了2.8%。房地产开发投资1942.54亿元,4年增加了1571.29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4.1:37.7:48.2调整为12.9:40.5:46.6,推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转变。

  城镇产业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引导更多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多方向、多形式促进形成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郊区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城镇产业由内向外、合理分布的新格局,优化了三次产业发展路径,增强了发展活力。

厘清发展目标

  以消费带生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转移进城进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建设农业示范园区。2013年,1253家企业入驻100个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培育农民合作社1288家、社员10万人。100个示范小城镇“8个1”和“8+3”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4年来,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259.1万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47.98万人。

  带动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和公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项行动计划。4年来,建制村通油路 水泥路 比例达53.2%,上升了22.7%。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3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7.2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87.22万人。实施教育“9+3”计划,推广“产业园区 标准厂房 职业教育”等校企合作模式,引导学校建到园区、车间搬到教室,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4年来,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3.7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7.61万户。

  通过城镇化带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厘清了发展目标,增强了发展信心。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