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企资金压力显著加大 业内:已跳升至"紧张"状态

2014年05月09日 14:57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4月29日,银监会在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强调,接下来银行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严防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再加上今年以来各类融资渠道紧缩,多数项目销售回款困难,导致绝大多数房企眼前仍然难以打开资金紧张的困局。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刚刚对外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全国房企资金专题报告》也特别指出,目前全国房企的资金面已跳升至“紧张”状态,未来一年的状况不容乐观。

  “从2014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全国房企资金状况变化很大,综合指标由‘偏松’直接跌入‘紧张’,资金形势堪比2011年,房企面临的压力相比之前显著加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郑红玉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说。

进退两难

  今年以来,虽然市场上早已悄然掀起打折促销潮,但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数据来看:一季度,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85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3.8%,同比减少25.0%,成交量复苏态势弱于预期。

  市场低迷的现状也同样包括形势向来较好的一线城市。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北京市纯商品房成交金额为501.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0.5亿元相比骤降61.47%。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一季度广东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广东省房企整体资金状况明显不如去年充裕,普遍面临到位资金增速下滑,资金回笼压力增大的问题。

  与房企销售回款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季度土地市场呈现出亢奋态势。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今年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69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1%,较2012年同期更是大增375.4%。其中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754.1亿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成交额的35%。

  “自去年以来,许多房企大举拿地,有些企业购地支付同比增长幅度甚至达到200%以上。加之土地溢价率高,各地地王频出,造成买地耗资较高。”业内人士分析,这两大因素直接造成今年以来多数房企存货和负债额的快速上涨。

  事实的确如此,记者观察到,截至4月底,已经正式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的126家房企负债合计达2.3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增长25.07%;存货合计也高达2.0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6.17%。

  一方面是销售资金回笼慢,另一方面是拿地成本高,令很多房企进退两难。据统计,上述已经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的126家房企中,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的企业达到77家,下滑幅度超过100%的有22家。更值得关注的是,万科和招商等标杆房企也在净利润下滑企业之列。

雪上加霜

  两难的局面下,银行持续收紧房贷可谓是雪上加霜。按照上述银监会会议要求,接下来,银行业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土地储备贷款风险防范,加强经营性物业贷款风险管理和房地产信贷风险分区域管理。

  2月份,兴业银行暂停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随后部分银行取消贷款利率优惠。据有关统计,截至3月末,全国执行首套房贷利率优惠的城市仅有16个,其中仅北京有8.8折利率优惠,执行9折利率优惠的城市为11个,9.5折利率的城市4个,其他城市基本提至基准利率或更高,首套房8.5折利率优惠在全国范围彻底消失。

  “目前房企资金来源明显趋紧,未来资金状况改善困难重重,其走势已开启另一段冰冻期。”郑红玉介绍称,一季度全国房企资金到位增速明显放缓,由去年同比增幅26.5%降至6.6%。

  其中,利用外资、其他资金同比分别下降33.9%、1.9%,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分别同比增长20.4%,9.6%。相比2013年,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2.7、66.7、11.7和30.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全国房企海外融资规模也出现了紧急刹车。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从环比数据来看,4月份以来中国房企海外融资额仅14.74亿美元,不到3月份的一半,环比骤降56%。“随着QE已经逐渐开始退出,房企另一扇融资大门将逐渐关闭,预计2014年房企的资金压力将因此进一步提升。”

  一位中小型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上市房企而言,目前中小房企融资压力更大,融资环境更不宽松。“所以我们暂时根本不会轻易去拿地。”

  “虽然目前存在地方政府救市的可能性,但如果信贷不明显宽松,全国房企的整体资金状况从长期来看,依旧难以改善。”张大伟表示。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