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理性购房渐成国内楼市新常态

2014年10月08日 10: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不动产登记已然启动,房产税、遗产税等强力手段一旦落地,意味着投资性购房的持有成本和转卖成本将大幅提高,相应的获利空间将大幅压缩,这足以影响和左右投资性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尽管取消限贷已近乎回到申贷“零门槛”,但要再掀起一波热火朝天的购房浪潮,谈何容易?

  国庆长假前一天,央行与银监会突然发布取消楼市限贷的通知,对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具体由银行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银行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允许银行与券商合作,通过发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扩大房贷资金的筹措来源和规模;允许满足一定信用条件的开发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稳妥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对上述四条新政,尤其是取消限贷这关键一条,市场既有突兀之感,亦在意料之内。所谓“突兀”,在于此前大半年中,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外,其他实行限购的城市,限购政策已陆续取消。随着此次限贷政策再作全覆盖式的取消,意味着实施已近四年的“双限”政策近乎于全面退市。

  所谓“意料之内”,在于从此前挤牙膏式的取消限购,到这回一次性取消限贷,说明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权重很大的国内楼市,的确已经成为当下“稳增长”的一个明显拖累。楼市低迷不但直接影响投资,影响各项税收,影响到与楼市形成上下产业链的近40个行业、产业的增长幅度,还因楼盘卖不动而波及到了地方政府“卖地财政”的年度盘子相应萎缩。从渐进式取消限购到一次性取消限贷,政策之大变,确有无从掩饰的稳增长之即期考虑隐含其中。

  连续十数年,每年9月和10月都是国内楼市的销售高峰期,眼瞅着今年的“金九”已经泡了汤,为尽量避免“银十”跟着再泡汤,于是取消限贷的“急不可耐”显而易见。不过楼市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规律由一系列市场因素所共同确立,取消“双限”最多只是影响楼市走向的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国庆长假已经过完,楼市却并未因“双限”的取消,而重现昔日由“温州炒房团”引领的楼市疯狂。

  影响楼市走向的关键市场因素是,当年激发楼市疯狂的基本面已不复存在。楼市投资和投机盛行时,刚需购房者被迫高价购房;现如今,保障房工程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大量的刚需持续经保障房渠道分批得以释放,促使楼市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身。刚需购房者虽仍总体缺乏议价权,但却在不断平添与开发商“耗下去”的耐心和底气,如果看不到保障房工程力度越来越大、申购门槛持续降低的事实,继续幻想取消“双限”尤其是取消限贷,即可重新激活人们投资或投机性购房之欲望,这样的幻想注定将要落空。

  影响楼市走向的关键改革因素是,全面深化改革已在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展开,改革举措之有力,改革进展之快捷,尤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抢眼。不动产登记已然启动,房产税、遗产税等强力调控手段早晚都会落地,一旦落地,则意味着投资性购房的持有成本和转卖成本将大幅提高,相应的获利空间将大幅压缩,这足以影响和左右投资性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尽管取消限贷已近乎回到申贷“零门槛”,但要再掀起一波热火朝天的购房浪潮,谈何容易?

  购买首套房和购买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的二套房属刚性购房,也是理性购房。眼下,中国经济已然进入新常态,取消限贷而未能刺激楼市再次“井喷”,正在印证并将继续印证,理性购房也将渐成国内楼市的新常态。理性购房态势成型后,房价仍会起落波动,但很难大起大落。一旦房价“大起”,可立即重启“双限”等手段治标,万一出现“大落”,则可用放缓保障房供给节奏作为主要调控手段应急。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