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企观察:朗诗深化绿色战略 瞄准轻资产发展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16日 17: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朗诗进化史

  回顾朗诗10年来走过的历程,似乎用倒叙的方式更为直接明了——开篇即现在的朗诗,其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一个开发企业,而更多的立足于产品的研发、技术的创新,“俨然一幅理工男的模样。”曾有行业人士如此置评。

  此类评论并不夸张。朗诗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2012年,由朗诗集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和德国能源署等单位合作建设的大型被动房项目布鲁克破土动工。这一产品通过优异的保温性能、气密性及新风机高效的热回收,使得布鲁克冬季无需采暖,夏季在极度炎热的天气才需少量使用空调,一年只耗电30度每平米,相比之下普通住宅要耗费100-150度每平米。”

  这还仅仅是摘取了汇编资料中的一小部分,不少专业词汇就已然是闻所未闻。在项目介绍的全文中,更是涉及到了多项技术叠加、多重标准设定、多方面的材料汇总。

  不过,所谓的“被动建筑”目的很直接,就是尽可能节约能耗,这正是朗诗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据了解,除了上述的“被动建筑”外,目前朗诗已研发成功,并落地的创新型产品还有两个,其一位于意大利小城“帕多瓦”,所实践的产品能够在满足室内温度下级不等于26度、冬季不低于18度的情况下,每年每平方米的建筑能耗低于1升燃油。

  在“大本营”南京,朗诗也试点了一款户式化系统集成的新产品,即位于江宁九龙湖板块的玲珑屿项目。据了解,这一产品继续保持建筑的高节能率,但将原来以栋为单位辐射/新风技术系统,改进为一个小型的户式化系统,能够分户开关、实时调节,有效支持用户的行为节能。

  翻篇到了2010年,朗诗开启了一场“刚需革命”,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地,“未来系”产品陆续“上架”。曾有评论指出,如果说现在的朗诗在为未来研发,那么,当时的朗诗就是在为市场研发。

  的确,2008年,由于市场调整及宏观调控,单一、高端的产品模式受到了市场的严峻考验。为缓解限购限贷的压力,朗诗开始将产品线延伸到首置即刚需类客群,为其定制了负压新风、外墙保温、节能门窗、建筑遮阳等简单实用的绿色技术。

  但这,对于早期的朗诗是“万万想不到”的,正如上文所言,2010年的朗诗是在为市场研发,而早期的朗诗则是在为高端研发。

  2004年,朗诗推出首个节能社区“南京朗诗国际街区”,这一产品主要针对高端改善型客户,它能在能耗低于常规建筑的前提下实现“恒温、恒湿、恒氧”,即室温在20-26℃,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每两小时将室内空气完全置换一遍,并有效过滤PM2.5。

  相关人士透露,早期朗诗内部存在“技术至上、产品主义”的理念。这在现在看来有些“不接地气”,但正是依托“三恒”产品,朗诗完成了在长三角地区的第一轮布局。 深绿战略

  从2001年12月24日朗诗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到2004年收获“第一桶金”,开启第一轮布局、第一次产品标准化复制,朗诗走上了绿色之路,这一走就是13个年头。

  在朗诗人心目中,“绿色”是朗诗的立业之本,是朗诗的“DNA”,“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绿色的产品,也为他们带来绿色的服务。”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认为,最初的5年是创业时期,那时的朗诗没有战略,“或者说活下来就是战略”。第二个5年,朗诗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坚定实施了绿色科技地产差异化发展战略。

  地产业务从南京到苏锡常,再到浙江和上海,后来进入武汉和成都,朗诗用了10年的时间,成为全国知名的以绿色科技为特色的房地产企业。

  不过,在田明看来,朗诗的企业愿景是要成为一家百年绿公司。不仅产品是绿色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公司是绿色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朗诗把绿色科技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不仅绿在有形的产品上,还绿在组织理念里、思维里、价值观里。

  2012年8月29日,集团在上海发布“深绿战略”。标志着朗诗将从一家具有科技特色的房地产公司,转型为以绿建科技能力为核心,集绿色地产开发、绿色科技服务、绿色养老产业以及绿色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集团。

  据记者了解,深绿战略的核心还是绿色,所依托的依然是朗诗绿建科技能力,只不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寻找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做一些加法和乘法。比如,做大绿色住宅以及绿色代建;做强绿色技术,做一些轻资产的技术服务;探索绿色养老模式等。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