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燕郊:破解睡城商业结构难题(2)

2015年01月21日 09:29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要改变燕郊商业配套现状以及避免未来会出现的潜在风险,首先是要解决商业规划的混乱无章。

  “燕郊没有任何两个项目之间实现了互动,这根本不利于商圈的形成,”上述住宅项目负责人指出,燕郊从一开始就缺少商业规划。后来商业地产开发商又一窝蜂地进入,没有实现系统的规划。而另一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也曾透露,不管是本地开发商还是外地开发商,想要来燕郊开发住宅或商业,都是政府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块卖给开发商,任其自行开发、运营,并没有统一的规划。

  “现在燕郊的成熟商圈都是依靠住宅而建,但是住宅与住宅之间却没有联系,有的商业配套甚至选择在102国道旁边,与现有商圈形不成互动,这也无助于聚拢人群,提升商业区域商业价值。”另一位房企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戴德梁行在其报告中也提出,区域内缺乏政府商业规划,现有商业放量基本为开发商行为,很难控制商业整体形象及档次定位。

  住宅开发的遍地开花以及政府缺少规划造成了燕郊商业配套的杂乱无章,而除了这个“先天不足”外,燕郊商业配套的供应还在面临消费人群特殊性所带来的结构调整难题。

  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曾说:“支撑商业项目运营,一般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是有住宅承托稳定的居住人群,二是要有产业将居住人群留在本地。”在他看来,燕郊本地人消费力不足,在此居住的北京人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也导致了消费力的不旺盛。而商业配套供应一方面需要自我调节,形成符合燕郊主力消费人群的体验式购物、品质追求的需求供应。

  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其他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将人群留住,成为稳定的消费需求,让商业配套有足够的底气改变自己,这将成为触动燕郊商业变革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燕郊从一座“睡城”真正转变为“城市”的核心推动力。北京商报记者 赵中昊

  专家观点

  内外作用下的双轮驱动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认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燕郊最需要做的是找准城市定位,依据定位来做规划。

  “首先,这需要政府部门着手统一规划,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将现有的产业格局、商业配套研究透彻,将存在的问题摆上桌面,并有针对性地做定位和规划,而不是交由进驻燕郊的企业来任由发展;其次,燕郊企业也需要将眼光放大放远,而不是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这也需要企业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区域经济有全面把控的能力。”在王成荣看来,这是燕郊需要从内部解决的问题。

  而从外部着手,专家们普遍认为燕郊不能盲目自成体系,应该与外部产生良好的互动,尤其是与一河之隔的北京通州区。“目前,通州的商业配套已经逐渐成熟,因此燕郊在与通州产生互动的同时要做好互补,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完全可以做通州没有的商业,配合通州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消费,这样才会有更为长久的、不可替代的商业动力。”王成荣继续指出。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人士更加呼唤“京津冀一体化”中实打实的政策落地。龚定宇就曾举例指出,北京和燕郊两地税收政策的不贯通就会影响企业扩张的步伐:“两地属地管理不统一,所以我们要在燕郊开店,必须要重新注册一个公司,而不是以北京分公司的名义去开,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税收和人力等各项成本。如果这一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得以解决,企业进驻燕郊的壁垒就会被打破,商业配套的进程也会加快。”

  而廊坊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岳志强更加相信,逐渐壮大的产业板块将最终反哺城市,在人力资源聚拢的拉动下,其他产业也将顺势跟进,其中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都将同工业产业相辅相成,既成为留住产业的关键配套,也将成为当地吸纳大量就业的关键领域。而燕郊商业发展从现在的配套层面提升至拉动区域发展的地位,也正是京津冀一体化所能为燕郊商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