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通保障房:让老百姓不吃亏安置好

2015年02月04日 14:00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千方百计确保土地供应、确保资金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为困难百姓筑“幸福巢”,为万千家庭圆“安居梦”,实现了经济促发展、城市换面貌、百姓得实惠。“忧居”变“宜居”,在南通正一步步地“从梦想照进现实”。

  “安置房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不吃亏、少吃苦、早安置、安置好。”新年伊始,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七个更”的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更加注重在改革发展中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群众既得合法权益,更加注重为群众办实事与制度性机制性安排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既积极作为又理性务实地抓民生建设,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不断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政策给力,撑起惠民大伞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南通市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准确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美好期待。南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安置房建设现场办公、协调指导;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视察,专题研究安置房建设难题。安置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区政府成立推进办,定期协调解决问题。

  好政策激发活力,点亮百姓心中梦想。自2011年开始,南通市就从棚户区安置房的建设规划出发,科学准确预测安置房需求总量,落实安置房空间布点,明确安置房配套要求,做好安置房的建设安排。在既满足当前安置需求的同时,又为未来安置房的建设做好了基础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征收群众多点选择安置、积极配合征收。规划共安排109个安置点,可建拆迁安置房2147.16万平方米,安置93232户动迁户,基本能满足2020年前市区所有动迁项目的安置需求,预计到2016年底可实现异地安置改造“先建后征”的目标。

  与此同时,南通加快建立健全以安置房建设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职责。相应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优惠、税费减免等一套支持政策也逐渐完善,为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打开了一路绿灯。

  “为了改变社会事业与民生发展现状,不管财政收支遇到什么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都要大幅增加。”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华坚定地说,要集中精力、财力加快建好安置房,下大力气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科学设定动迁安置政策,确保动迁户能够分享到城市发展的红利。由政府采取“限房价、竞地价”的方式建设、销售安置住房,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安置住房始终以较低价格定向供应动迁户。安置面积上,充分考虑“靠套型”扩大面积,对电梯公摊面积进行政府补贴,给动迁户吃下定心丸。

  “赶在新年之前,搬进了新房。”住进幸福人家140平方米的安置房里,黄德新脸上满是笑容,“拆迁安置后,一家人不仅住得好、收入多了,还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今年60岁的黄德新,原来是幸福街道转水村19组村民,万顷良田拆迁“换了两套房”,一套位于幸福人家,另一套选在幸福世家小区,有96平方米,“将来给儿子作婚房”,黄德新笑着说。

  从2006年起,南通市在保障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需求的同时,及早谋划,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摆上议事日程。除了鼓励企业投资建设职工公寓和人才公寓外,还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各类园区投入大量资金,兴建租金低廉、配套完善的公共租赁住房。截止到目前,各园区、各企业累计直接投资15亿元,已建、在建公共租赁住房超过100万平方米,解决了4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居住问题。从“简陋工棚”到“阳光公寓”,这些公共租赁住房全部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建设和装修,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住得上”“住得起”“住得好”。

  一项项具体的政策,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一份份强大的保障,让人感受到南通“真金白银”改善民生的铿锵步伐,领略到南通推进“幸福城市”和“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

  改革攻坚,破解多种难题

  从规划、拆迁、建设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南通在保障房建设实践中勇于开拓,改革攻坚,大胆创新,破解了保障房建设中一个又一个难题,激情演绎了“民生改革、点亮梦想”的传奇。

  改革跟踪热点,时不待我,行政审批改革紧锣密鼓、快马加鞭。“串联”变“并联”,提速,再提速!

  为努力让动迁户早迁新居,南通市在土地供应上,坚持优先供应原则,还建立和推行了综合论证和预审机制。出台了《南通市区安置房建设条件综合论证工作流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房管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以及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对拟选地块周边的配套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事项开展综合论证,确保建设选址的科学可行。综合预审机制明确了各审批单位责任,将原来在土地挂牌后才能实施的项目方案、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报审工作与拆迁、土地挂牌同步进行,使市区绝大部分安置房项目可做到土地一挂牌即实现开工建设,节约近半年的前期工作时间。

  行政审批改革仅是造就棚改“南通速度”的一个精彩缩影。在压缩流程、提速审批的基础上,南通市进一步细化环节、高速建设,联合行动、快速验收,按需速配、迅速安置,从而形成了前期审批快、工程建设快、竣工验收快、交付安置快为特征的棚改“南通速度”。

  改革切中难点,破解融资难,为百姓“住有所居”注入动力、保驾护航。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面对资金瓶颈,南通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南通市抢抓政策机遇,成功获批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全国第一单、100亿元额度。在加大上级补助资金争取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棚改融资新渠道,创新市场融资新方法,成功发行股权收益理财产品15亿元,并下发各区。目前,正在抓紧与央行交易商协会及相关银行沟通,做好发行15亿元银行间债券的各项准备工作。

  改革找准焦点,直面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民生诉求,满足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让改革红利实实在在体现在百姓利益上。

  近年来,南通市大规模开发,高强度投入,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不平静后的平静——一个和谐征迁的“奇迹”。为真正做到平安动迁,进一步促使国有土地房屋实现“和谐征收”,南通市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的房屋征收管理体制,全面规范房屋征收服务人员行为、征收服务招投标程序,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全面实行从业人员挂牌上岗、亮证服务,全力推进阳光征收。同时,还建立了市级征收部门、区级征收部门、征收评估机构、征收服务单位“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专项检查、预警排查、纪检巡查、综合考评的“四管齐下”督察推进体系,切实做到“哪里有征收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南通棚户区改造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是因为在和谐征收的同时,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推动平安征收、阳光征收,严禁暴力拆迁、野蛮拆迁。南通推动建立了依法征收指导服务机制,明确依法征收的规范流程,把依法征收的推动情况列入城建考核范围。依法依规推进,公平公开公正,真正实现了法治征收。

  这是一张张破冰前行的民生改革清单,这些建立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上的惠民改革,不仅破解了一系列难题,也必将让百姓享受到更持久的“民生大餐”。

  生态宜居,创造幸福生活

  保障房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幸福工程。南通市委、市政府在工作中主动回应民生关切,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出了小区大门,就是公交站台;白天买菜购物,过条马路去苏果超市;晚上去小区北侧的清源广场散步锻炼……69岁的退休工人孙美英,对自己能有一处乐享晚年的居所十分满意。“拆迁时总怕自己给安置到城郊结合部去,没想到政府愿意拿出好地段建设安置房,我家就是受益者。”孙美英感叹,一般人肯定想象不到,主城区里有水有景的生态宜居宝地——锦安花园,竟然是拆迁安置小区。

  围着群众意愿转,把民意“筑”进保障房。“有适量适配的空间布局、有畅通便捷的交通道路、有优质齐全的教育资源、有功能完善的商业服务、有全面优良的医疗卫生、有优美宜居的环境景观”,这是南通市为全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定下的“六有”原则。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坚持安置房与普通商品房同等品质,坚持安置房户型契合动迁户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安置房示范小区及优秀户型评比活动,提高了住户对安置房的满意率。

  在后期管理上,为确保安置房小区环境始终有人管,南通市在市场化物业管理基础上,通过在安置房小区中按不低于总建筑面积1%的比例配建物业经营性用房,其商业运营收益用于补贴小区的物业管理,为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构建了长效机制。

  南通市区从2004年开始建设拆迁安置房,此后,建设规模不断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建成了一批质量优良、环境优美的安置宜居小区,拆迁安置由“就近安置”向“就近就好安置”转变,安置房小区由“安居”向“宜居”转变。如今在许多规模较大的保障房小区,居民们足不出小区,就可以到社区服务站办理社保、民政等各种事务,到社区卫生室看病很方便,各种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也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在保障房社区,总能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体会他们满足的幸福。

  兴办民生实事,就要保证所上项目符合群众意愿,与群众的需求“对上弦”。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南通市房管、国土、规划等部门通过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公开征询意见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民众所需,了解民众心愿,为民生工程的决策、实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努力使每一件民生实事恰好是群众的犯难之事。

  解决民生问题成效如何,最终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直接得到实惠,他们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这几年,南通在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同时,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大力推进老小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发自内心的掌声。

  2014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将虹桥新村小区13幢楼列入全面整治项目,整治内容包括外墙出新、楼道出新、设施修缮、屋顶维修、拓宽道路、增设车位等,上述整治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各区政府(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围绕老小区综合整治目标和要求,继续积极推进实施基础设施管养、楼道亮化改造、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机动车位改造、楼宇出新和屋面平改坡维修等内容的老小区整治工作。今年,南通市区计划投资9700多万元完成9个老小区的整治任务,让老小区百姓过上更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谈到南通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干部群众不无感慨地说:“发展中坚持民生优先,表面上看,似乎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贡献不大。然而,民生工程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李汝贤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