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阳江茂名两地村民村里上班拿工资 土地入股收租金

2015年02月11日 08: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村民在基地采摘蔬菜。资料图片

  扶贫样本

  以搞产业引导村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让村庄收获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久违的生机与活力。

  在对口帮扶阳江、茂名两市贫困村的过程中,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珠海结合两地农村特点,将阳江、茂名定位为珠海的菜篮子基地,并依此设计了在做好民生帮扶的同时,发挥市场作用搭建产业基地,重点提高被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从而为这些贫困村彻底脱贫找到了新路子。在全省探索“一主四化”产业扶贫的实践中,珠海在阳江、茂名的尝试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 刘进 胡念飞

  产业基地助村民增收1/3外出劳动力返乡

  过去,村内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超过600人。自两个基地建成以来,该村已有1/3外出劳动力返回村内就业。

  岁末年初,是南方豆苗上市的季节。

  信宜北界镇学地村村口,十几个村民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挑选着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新鲜豆苗。他们大多年龄在60岁上下,虽然手里忙个不停,口中却是有说有笑,有的身后还背着熟睡的孩子。他们摘菜不是为家宴或是村宴做准备,而是在“上班”。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以后,每天进社打工的村民少则十几个,多则近百人。“按重量算钱,一斤三块,一天下来一个人最少能挣五六十元。”

  贫困户王槐丹是个快手,由她创造的一天63斤的记录至今无人企及。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心情特别好,因为马上就要搬进刚建成的两层新房了。而一年前,因为老公发生交通意外,王槐丹当时感觉整个人都要垮掉。“幸亏有了蔬菜基地,家里才渡过了难关。”王槐丹说。

  王槐丹口中的蔬菜基地,是珠海市气象局对口帮扶学地村后,在该村搭建的第一个产业扶贫基地。过去一年,凭借在蔬菜基地打工,王槐丹每月可为家里增收2000余元,加上家中有一亩地通过合作社入股基地,每年租金收入又添900元。除此之外,她还从蔬菜基地免费获得了种苗、技术,在自家地里种出来的蔬菜也由公司托底包销,种植收入较以前也增加了不少。

  目前,全村50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像王槐丹一样加入了合作社,而受产业基地带动影响,学地村全村36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开展保底收购式的蔬菜种植。除了蔬菜种植基地,扶贫单位再次挖掘当地林地资源优势,从茂名当地引进一家龙头企业搭建了第二个产业扶贫基地——檀香树种植基地,目前已直接带动全村近一半农户实现增收。

  合作社和产业基地的辐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过去,学地村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超过600人。自两个基地建成以来,该村已有1/3外出劳动力返回村内就业。

  临近中午,“忙碌”的村民们陆续返家,看着还在田埂上拍照的记者,有村民远远地笑着说:“下班啦。”

  订单式生产 定点化销售

  基于“产业与民生并重、帮扶与合作结合”的珠海产业扶贫实践,通过流通、销售等市场的开辟和拓展,不仅实现了产业扶贫空间和内容延伸,也真正将产业扶贫提升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

  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学地村脱贫模式,在珠海对口茂名、阳江其他帮扶村中正在不断复制,同时还结合当地特点不断创新。

  在高州沙田镇六连村,在整合土地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吸纳村民就业的同时,帮扶单位珠海市安监局还直接出资50万帮助59户贫困户入股基地企业,贫困户在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之外,每年还可根据企业盈收情况享受分红。

  在阳春马水镇石下村,帮扶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引进专业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和投资公司,与农户三方共建产业基地,以“订单式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带动超千户农民增收。

  ……

  截至目前,珠海已在两被帮扶市建成农业产业基地32个,直接带动农户34933户(其中贫困户4817户)参加特色农业生产。而依托产业基地,帮扶地区的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均呈现出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珠海对口帮扶茂名、阳江两市80个贫困村(合6万户、26万人),村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9321.79元和7880.5元,比帮扶前增长190%和292.09%。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1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812.81%。

  然而,珠海产业扶贫实践的空间和影响,并不局限于被帮扶贫困地区范围内。

  在珠海市区,近两年,出现了一批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专业市场、产品直销点和销售专区。在这些“特批”市场中,来自被帮扶地区的新鲜农产品,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当地市民前来抢购。

  这些流通、销售市场渠道的开辟和拓展,不仅实现了产业扶贫空间和内容延伸,让帮扶地地区民众同享扶贫成果,也真正将产业扶贫提升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

  产业与民生并重帮扶与合作结合

  “平台是基础,市场是导向,基地是载体,和谐是目标。”而所有这一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用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在以构建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扶贫的时代命题下,珠海实践为何能够实现重大突破?

  珠海市扶贫办主任陈振毅将珠海的产业扶贫思路归结为这样一组关键词:搭平台、找市场、建基地、搞产业、促和谐……这组关键词正是我省产业扶贫“一主四化”基本理念的核心所在。

  在他身后的团队看来,珠海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了四大问题。即,解决了跨区域扶贫如何将点到点与面对面相结合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的问题;解决了企业、集体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如何平衡保障的问题;以及扶贫产品出路的问题等。

  推进产业扶贫中,珠海先期进行了多次摸底调研,最终确定了“产业与民生并重、帮扶与合作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构筑了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服务等多位一体的产业化帮扶对接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依托扶贫团队搭建统筹平台,在帮扶地与被帮扶地之间,于市一级层面统筹产业帮扶与合作,引导市场、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等要素向阳江、茂名流动。同时,腾出市场空间,组织珠海和周边地区农产品流通企业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全流程对接扶贫产业基地,通过定点采购、“订单式”购销等形式,将市场份额直接落实到产业基地的产品销售中,为被帮扶地区农产品进入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甚至港澳地区市场打开了通道。

  “平台是基础,市场是导向,基地是载体,和谐是目标。”而所有这一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用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最近几天,学地村大礼堂里愈发热闹起来。为办好自己的新年晚会,村民们在做着最后的彩排。在学地村村支书陈胜有看来,以搞产业引导村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扶贫,让村庄收获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久违的生机与活力。

  ◎知多点

  扶贫产业基地三种模式

  在扶贫工作中,珠海各对口单位发挥帮扶双方比较优势,主要以三种模式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分别是:

  ●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贫困村,整合提升其原有产业基础,帮扶成立合作社,发动农户(含贫困户)参与建设基地。同时,引进企业对接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导,带动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对没有产业基础,但资源和环境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帮助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企业为主导,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

  ●对产业基础一般,但环境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帮扶单位发动农户成立合作社。同时,引进企业按照订单要求建立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以订单方式发展生产。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