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访北京援建的四川地震灾区 居民即将住上新房

2015年02月16日 15:3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正在建设的宝盛乡玉溪村老年活动中心。

玉溪村的临时小学里,学生正在上课。

  重访北京援建的四川地震灾区(三)

  在芦山县的地震灾区里,北京市民的捐款一共援建了6个项目。6个项目当中,5个都与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有关,包括4个乡镇的老年活动中心和1个县级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基本相同,只是规模有所不同。若按照援建资金来计算,已经使用的1229万元中,除了250万元建殡仪馆所用之外,其余的979万元全部用于老年人。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资金放在老年人身上呢?

  由于青壮年长期在外打工,芦山县的很多村都是“空巢村落”。这些村子里,常年只有老人和孩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75岁高龄的老年人也要下地干农活。他们真的有时间去老年活动中心吗?记者探访了山谷里的玉溪村,尝试着找到答案。

  老人们不理解

  活动中心什么概念

  在芦山地震中,芦山县宝盛乡的玉溪村遭受重创。村子背后的峡谷至今仍有一大片地不长树也不长草,这是山体滑坡留下的痕迹。地震时,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一直滚到山脚下。虽然没砸到村民,但为了安全起见,住在山脚的36户共162名居民紧急转移,住进了临时活动板房里。

  他们住的板房通风不好。走进几户村民家里,记者都能闻见扑鼻的潮味儿。老张一家,就是其中的一户。老张名叫张康万,今年60岁,家里有五口人,他家贷款建的新房马上要竣工了。“腻子还没干,只能春节后再住进去了,高兴啊。”老张笑得灿烂。

  听说记者来采访灾后重建,村民们很好奇,站在自家门口看着,却不敢过来。老张最先凑过来,给记者搬了一张条凳,“一起说说吧”。刚开始,老张以为记者要采访的是他的新房,当听说记者想去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看看,他把记者领到了一处空地。空地上有健身器械,还有一面正在飘扬的国旗。老张说,这就是老年人活动的地方了,但平时没什么人活动。其实,这里是震后重建的运动广场。记者和老张争辩,可老张偏说,“没这个地方”。

  并不是“没这个地方”,只是老张没有“老年活动中心”的概念。当记者找到老年活动中心的二层建筑时,老张却说:“这不是村委会吗?”虽然工地的告示牌上写明了这就是宝盛乡的老年活动中心,但老张就是不知道。又问了几个村民,记者才知道,“老年活动中心”对玉溪村村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老年人就没什么活动哦,劳动算活动吗?”老张点了一支烟说,75岁的老人还下地干活,在玉溪村是一种常态。地震之后,青壮年都在外打工,老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光要到山上看茶,还要忙活重建新房的事。在城里,像老张这样的年龄,早已经退休,但他现在还是一名“在岗”建筑工人——给人家盖房,每天挣一百块钱,没活的时候,盖自己家的新房。

  村里其他的老人也是一样,身体好的就出去做工;身体差的就住在村里,每天下地干活。对于村里的老人们来说,活动就是劳动,和消遣、放松、享福这些词扯不上任何关系。只有说“玩点什么”时,大家才能想到跳舞和打“小麻将”。老张说,地震之前,村里爱打牌的会在家门口支上牌桌,老人上街喊几嗓,伙伴们自己就来了。地震之后,打牌的老人少了,一是因为裤兜不鼓,没钱了,二是大家都忙着盖新房,没时间了。

  记者问:“在一个干净的地方,给你们摆好麻将桌、乒乓球桌,还让你们看电视、读报纸、聊天,您愿意吗?”老张说,“可以哦,但打牌不方便,嚷嚷起来不方便嘛。但有这样的地方肯定是巴适(舒服)的哦。”说到这里,老张开始期待即将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了。

  母亲和孩子盼着新学校的建成

  即将在今年4月20日地震两周年时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里,不仅有当地老人爱玩的麻将、棋牌室,还有图书室。除此之外,活动中心外面已经专门划出了一块空地,作为活动广场。按照目前的打算,村里还会组织老人们跳跳广场舞。

  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对面,就是村里的临时小学。老人和孩子,是这个村里最常能见到的人,也就成了这里的主角。每天一早,老人来送孩子上学,顺便看看工程进度。

  “我赢了!”“你没赢,是你先出手的,只能算平局。”下午5点,9岁的高磊和白运在扯着嗓子叫嚷。每天下午3点半学校下课,这对小兄弟把书包扔回家里,再约到学校门前玩会儿游戏,等家人叫他们回家吃饭。地震之后,高磊以前的玩具很多都找不到了。那天晚上,他突然在木床和电视间的缝隙里,找到了两颗弹球。

  玉溪村的临时小学就在北京援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对面。陪着孩子们的是他们的母亲。孩子们的父亲,几乎全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只有过年才回家。高磊的母亲植梦芬说,“虽然村里处处都在重建,在盖房,但毕竟还没有恢复到震前的日子。”两年前,地震把玉溪村小学震塌了。因为赶上周末,没有孩子受伤。最开始,孩子们在简易帐篷里读书,后来挪到了临时板房,现在又移到了比较稳固的一栋老楼里,等待着学校的重建。

  如今,孩子们想在一座新学校里读书的梦想也快实现了。虽然还没封顶,但这所由歌手韩红捐赠的小学,已经成了村里最高的建筑。“洗手了吗?玩球的手脏得很啊。”快到日落时,高磊家开饭了。孩子在长大,植梦芬把成绩看得越来越重要。接受教育,也是改变生活条件的一个出路,新教室、新黑板和高磊的小脏手都舍不得摸一下的大白墙,让植梦芬觉得,生活又好了一步。

  建设理念超前

  充分利用还需时间

  孩子和母亲们期待着新的学校,而老年人期待着自己的活动中心。每一天都是这样,老人和孩子交替着成为村里的主角。

  玉溪村的村委会书记,名叫杨本升,年过50。要不是因为地震,他应该已经退下来享受清闲了。玉溪村一共有1538名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86名。

  老杨笑称,村里只剩下三种人了:老人、女人和小孩。其实,只有在生孩子时,女人们才会住在村里。只要孩子大了,就会交给老人来带,女人们也会出门打工。上了中学的孩子,都会到县里去上学,也不在村里。村里最常见到的,就是老人们。

  这样说来,村里的老人真的需要关注,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也是应当的。不过,老杨也明白,村里的老人都要下地干活,甚至出去做工,很可能并不习惯老年活动中心的模式。

  和老张的说法类似,老杨也说,村里的老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老年人的活动”。甚至,还曾经有老人们怀疑,村里就是要拿北京援建老年活动中心的钱,去建一个豪华的村委会。其实,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和卫生室是“打包”建设的。除了北京的援建资金151万元,还有山东、江苏红会援助的共84万元。

  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是县里的统一安排。杨本升承认,以村里目前的经济水平,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老人们也许很少使用。不过,老杨觉得,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会逐渐利用起来的。“至少麻将室肯定不会空着的。”老杨笑着说,北京援建的资金,肯定不会浪费。

  文并摄 J015 J240 J243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