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数百经适房向困难家庭销售

2019年07月23日 11:4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数百经适房向困难家庭销售

  属剩余房源并非增量房源 位于大观路附近天麓南项目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贾政)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剩余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简称《通知》),根据《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显示,市住建局将对广州市已立项建设,且在本通知印发当日仍未签订《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的经济适用房对符合资格的低收入困难家庭进行销售。这也意味着,广州市民又有机会购买“经济适用房”了。

  此次经适房为剩余房源

  低廉的价格、可靠的质量,经济适用住房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据了解,2012年后,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广州市暂停新建经济适用住房。上一次经济实用住房销售,还要追溯到2017年。

  为妥善处理广州市剩余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有关问题,明确经济适用住房的退出制度以及与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衔接过渡机制,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广州市实际,有关部门印发《通知》。

  根据《通知》,此次推出销售的“剩余经济适用住房”,指的是广州市已经立项建设,且截至本通知印发当日仍未签订《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的经济适用住房。

  此次推出的经济实用住房有几百套,位于大观路附近的天麓南项目,面向持有《广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明》,且有效期在2013年4月12日(含当天)之后,同时未被取消轮候资格的轮候家庭销售。购房前,需要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组织对已登记购房意向的轮候家庭进行购房资格复核。

  照顾低收入困难家庭

  作为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复核标准方面,充分体现了对低收入困难家庭“保障性”。

  按照《通知》,轮候家庭应该无自有产权住房,或者现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

  同时,在经济收入方面,购买剩余经济适用住房的轮候家庭,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广州市现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线准入限额,并同步调整家庭资产净值限额。

  如申购家庭在受理意向登记时上一年度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资产净值超出购房资格复核标准的,取消该批次经济适用住房认购资格。如申购家庭购房资格复核时的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超出购房资格复核标准的,取消家庭轮候资格。

  售罄后不再推出经适房

  与往年一样,本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采取评分排序。《通知》印发后推出销售的剩余经济适用住房,轮候家庭按本通知印发当日,经济适用住房系统中原有经济适用住房轮候打分标准和家庭年收入标准计算的轮候分数参加评分排序,自本通知印发次日起,轮候家庭的评分不再调整。

  自2012年,广州停止新建经济实用住房后,原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广州市剩余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完毕后,不再推出销售经济适用住房,未能成功购得经济适用住房的轮候家庭,符合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申请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或者享受其他政策性住房。

  哪些人有资格认购经适房?

  1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42792元,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3566元,家庭资产净值不能超过22万元;

  2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39226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78452元,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6538元,家庭资产净值不能超过40万元;

  3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35660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106980元,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不能超过8915元,家庭资产净值不能超过56万元。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住房或住房份额,其面积纳入轮候家庭自有产权住房面积核定范围:

  1. 拥有合法产权的住房,含宅基地住房;

  2. 已办理预购商品住宅预告登记的住房;

  3. 已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但未回迁的住房;

  4. 其他实际取得的住房。

 

【编辑:左盛丹】

>房产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