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担心养老子女教育 忧患意识让在英华人另"累"生活

2011年06月25日 0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5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当“活得累”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无论是追求成功还是养家糊口,“累”态不断地侵蚀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远万里移居英国的华人又是何种状态和心境呢?

  英国固然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养老制度等,但受广大华人的家庭观念、自立观念和进取心驱动,旅英华人体验着另一种 “累”的生活。记者通过采访,对英国华人的另“累”有一个基本了解。

  比国内生活轻松

  比英国人“累”很多

  “比起多年前在国内的工作和生活,英国已经让人踏实了很多,”在伦敦市中心一家医院供职的樊女士觉得:“每个月的工资单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不同种类的税费缴纳给了政府,尽管比在中国时的税费高出一截,但在英国能够享受到的福利也要多许多。”

  经过将近8年打拼,从学生起步到医院实习生,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如今生活小有盈余,樊女士觉得,华人在英国的生活比在国内时轻松,但比起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华人要生活得“累”很多。

  “在国内整天为子女教育、全家医疗、父母和自己的养老等负担忧心忡忡,即使来英国多年,依然放不下。”樊女士吐露道:“尽管英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都是由国家福利制度包办的,但是作为华人,心态并不坦然。”

  为此,樊女士和丈夫依然秉承在国内时的习惯,每月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积累起来,未雨绸缪。“即使我的工作单位的养老金系统非常完善,但是丈夫始终不甚放心,仍然坚持另外开设了个人养老金投资账户。”

  “华人在英国的累,是对生活憧憬和质量要求的额外付出,至于‘累不累’,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心态。”樊女士认为: “比如为了让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华人不辞辛劳,并不会为此说累。为了给孩子积累步入社会的启动资金,每月加一点点班,多存一点钱,并不会觉得累。”

  “我觉得华人是在自己主动地给生活‘加码’。英国华人没有当地英国人的先天优势,因此从内心给自己加压,一方面弥补来英国时间短的不利,另一方面体现着华人不甘人后的心态。”樊女士觉得,当初放弃国内安逸的工作,选择出国都没觉得 “累”,如今不断实现生活目标的自我“加码”,何能谈“累”。

  华人忧患意识

  没时间想“累不累”

  在英国一家电气公司任职土木工程师的刘先生的收入远超出伦敦平均工资,他可以预期的退休金也相当丰裕,按照英国的生活标准有宽敞的房子和名牌的车子。

  “即使如此,我从来没有过轻松的感觉。”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刘先生表示:“为了让小儿子能够上一个好点的小学,我必须更加努力,希望尽快能在伦敦一个非常好的学区内买一套房子。”

  刘先生表示,尽管已经成年正在伦敦某名校读会计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女儿能够通过学生贷款等形式支付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等,但是,出于华人的价值观,刘先生并不希望女儿在大学毕业时背负巨额债务。

  “我和妻子都希望女儿在毕业时,能够轻松上阵。不但如此,如果法律上不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计划将有的一套房子过户给女儿。”刘先生坦率地表示:“由于我和妻子双方的父母能够自给自足,我们希望倾注更多的心血在子女身上。”

  “偶尔静下心来,环顾身边的英国本地同事的生活状态,我也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生活太累了?可是,和身边的印度人相比,我们似乎还不够努力。”东方人尤其是我们华人的家庭观念、自立观念和进取心,养老与养子等传统观念从心底激励着我们。

  刘先生分析道:“我觉得是华人长期以来的忧患意识造成的,面对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情世故的波折,华人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所处国家的社会福利、养老制度多么完善,总是有一种危机意识潜藏在心底。但是,在工作生活中,我没有时间去停顿下来思考“累不累”的问题。”(范慧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