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危机致前景“飘摇” 旅匈华商零售业难抵经济寒流

2012年04月26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匈牙利《新导报》报道,2007年世界经济阴霾笼罩,各行各业普遍遭遇寒流。正当2010年世界经济短暂回暖,生意人纷纷展望宏图之时,不料欧债危机再次席卷欧洲。这对于经营状况每日愈下的旅匈华商,无异于雪上加霜。

  “大鱼吃小鱼”

  90年代初的匈牙利无疑是来自中国北方华侨的天下。他们用从事“国际倒爷”累积的资本,从在市场倒卖各种百货,陆续在大中型城市开起零售商店。因匈牙利社会制度处于转型阶段,经济严重衰退,便宜的中国货迅速占领了匈牙利零售业市场。

  “90年代,我的商店最多开到30多家。”来自北京的“老布达”武先生向记者感叹道。“那时候我忙得团团转,商店分布在匈牙利多个城市,基本每天都在路途中奔波。上货、巡店、处理公司事务……说实话,这种生活并不轻松,但每当晚上数着手里的钞票,享受着赚钱的乐趣,再累也值了。”

  有过这种感触的北方老华侨不在少数。他们的商店普遍在100平米以下,抱着求稳的心态,往往不愿冒更多风险。而南方人的大胆、精细、现实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靠着“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南方人当家的数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大店很快在匈牙利大中型城市崛起。

  “后来南方人的大店开在我的小店旁边,老顾客都跑到商品一应俱全的大店里购物了,那段时间我的店生意下滑的相当明显,加上匈牙利经济情况不理想,真是一天不如一天。没多久,接二连三的都关门大吉了。”武先生叹了口气,“但不得不说,南方人确实是做生意的料。”

  经济危机致中国商店前景“飘摇”

  小张来匈已经20余年。1996年在布达佩斯居民区开了一家不到100平米的服装鞋帽店。因为是老店,小张开业前没有进行店铺装修,把货架摆好就直接开业了。小张针对的客户群是居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商品的价格优势高于品质,更不会注重购物坏境。进店的顾客消费比例达到90%。小店前几年的收入相当乐观,没多久小张便步入车房族的行列。

  世界金融危机给匈牙利带来不小的冲击。公民购买力下降以及汇率的波动,使匈牙利的零售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商场里的许多品牌迅速调整市场策略,纷纷打出价格牌,试图通过促销让利吸引消费者眼球。品牌服饰的价格下降,给中国商店造成不小的打击。

  毫无疑问,这给小张造成极大的压力—顾客进店逛一圈却不购物。众所周知,服装的季节性非常强,每季生意好的天数仅短短数日。没几个星期,入不敷出的小张不再上货,新货早已变成旧货,全部压在手里,甩都甩不出去。再加上匈牙利的各方面政策越来越完善,税务部门上门检查日益频繁,这把小张搞得焦头烂额。不仅要操心生计,还要想办法向税务局提供发票等相关材料。着急的小张登了一启商店转让广告,试图最后挣一笔转让费,谁知来电咨询的人寥寥无几。

  华商经营每况愈下

  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倒闭的中国商店不在少数。现在仍在运营中的商店相当一部分也濒临绝境。

  阿青的商店开在一万人口的小城镇。10年前的阿青是五家店的老板,商店的营业额相当可观。为了给在国内上学的孩子多存一些钱,精力有限的阿青不忍转让运营良好的商店,只好把店交给匈牙利员工管理,自己只负责各个商店的进货工作。自从阿青不盯店后,营业额直线下降。她增加了巡店的次数,在员工下班后也进行过清点工作。货物并没有减少。阿青百思不得其解。

  偶然间,阿青发现其中的猫腻。原来商店的顾客并没有减少,而是聪明的匈牙利员工在底下做了“小动作”。阿青发现,顾客按照标价买走商品后,匈牙利员工悄悄做了记录,趁休息日去市场把卖掉的货进回店里,从中赚取利润差额。这样,等阿青清点时,就不会发现钱货不一致的情况。阿青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她知道杜绝不了员工“偷钱”的现象。阿青深思熟虑后决定关店。经过权衡,阿青留下了这家一万人口小城里的商店,并亲自坐镇。

  受经济危机影响,生意红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为节省开支,阿青不得不让员工从全职转为兼职。生意难做,阿青起了转让商店的念头。

  经过反复折腾,阿青不愿意把苦心经营的商店白白转手给陌生人。想到每月还能维持,可以挣出生活费,她撤掉转让广告。阿青调侃道:“以前去店里是做生意,现在去店里是上班。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勉强维持吧。”

  中国商店如何破冰

  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人住的地方就有中国商店。全球零售业发展态势及规则正在发生剧烈转变,把零售业作为主业的旅匈华人,更加需要迅速寻求突破。

  福林贬值导致商品成本上涨,当价格渐渐失去竞争力时,“品质时代”悄声到来。匈牙利首都街头大大小小的“Kínai üzlet”(中国商店)招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商品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廉价、劣质的。店名雷同是中国商店缺乏创意的表现之一。而店内装修、商品摆放也往往给人一种杂货店的感觉,这与大商场内的品牌店形成鲜明对比,品牌店舒适的购物环境使中国商店迅速处于下风。

  中国商店怎样持续向上发展已经成为长期课题。“中国商店”—这一匈牙利人眼中“廉价货”的代名词,急需通过华商的努力去改变。从“杂货店”转型为“精品店”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危机中主动进行改革,调整新的方向,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华商将迎来经济的春天。(苏凝蕤,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史词】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